從古代文明到現代運動,胭脂唇在歷史上一直是權力、反叛和女性氣質的象徵。(Rouge lips have served as a symbol of power, rebellion, and femininity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modern-day movements.)費伊·基根(Faye Keegan) 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富裕的象徵還是巫術的跡象?這是紅色唇膏豐富多彩的歷史>( Symbol of opulence or sign of witchcraft? Here’s a colorful history of red lipstick.)詳述紅脣的歷史,作者說,從古希臘妓女早期的使用,到好萊塢魅力的象徵,胭脂唇一直與美麗、力量和叛逆聯繫在一起。(From its early use by prostitutes in ancient Greece to a symbol of glamor in Hollywood, rouge lips has long been associated with beauty, power, and rebellion.)
紅色唇膏的古老起源
紅色唇膏有著「龍女孩」和「雪中櫻桃」等令人回味的名字,埃及豔後和泰勒·斯威夫特等人都曾使用過紅色唇膏,它已成為美麗和力量的永恆象徵。最近,人們在伊朗一個有 4000 年歷史的小瓶中發現了微量色素——一種植物蠟和粉狀礦物的混合物——與現代口紅配方相似,這為其傳承增添了光彩。
如今,紅色唇膏仍然是自信和魅力的象徵,但其含義卻不斷變化且多樣化。對某些人來說,它代表著經典的女性氣質和成熟度;對其他人來說,這是大膽展現個性和反抗精神。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色調,還在於它所喚起的無數詮釋和情感。
紅唇色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500 年。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女王普阿比(又名舒巴德)使用白鉛和碎紅岩石的混合物塗抹在她的嘴唇上,以像徵她的權力地位。這一趨勢迅速流行起來:考古發掘顯示,許多富有的蘇美人下葬時都將唇彩染料存放在鳥蛤殼中。古埃及貴族喜愛將紅赭石與樹脂混合來打造鮮豔的紅唇。克莉奧佩特拉女王非常喜歡胭脂紅,一種從胭脂蟲中提取的深紅色顏料。
西方權力中心的口紅監管史
《讀懂我們的嘴唇:西方權力中心的口紅監管史》一書的作者莎拉·E·謝弗表示,在古希臘,紅唇與性工作者有關,如果她們在公共場合不塗上指定的唇膏,就會因“不當扮成女士”而受到懲罰。這種唇膏由桑葚、海藻、羊汗和鱷魚糞便等多種成分製成。
(美的觀念總是在不斷變化。今天,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包容性。)
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唇彩再次變得普遍,鮮豔的色彩象徵較高的地位。然而,正如謝弗所寫,像含汞的硃砂這樣昂貴的成分“是潛在的致命毒藥;那些不得不依靠紅酒沉澱物來染唇的窮人最終可能會過得更好。”
從皇室到巫術
謝弗寫道,在中世紀,「當十字軍東徵將中東地區廣泛使用的化妝品帶入西歐時,口紅就具有了一種略帶邪惡的魅力。」基督徒認為化妝違背了宗教教義,宗教教義強調謙遜和自然美是上帝設計的一部分。
在英國,人們認為紅色唇膏具有驅除惡靈的魔力。伊莉莎白一世女王是一位虔誠的信徒,她用胭脂紅、阿拉伯膠、蛋白和無花果奶調成的深紅色來裝飾自己的嘴唇。她的皇室代言引發了一股潮流,紅色唇膏在她的統治期間(1558-1603)迅速流行起來。
然而,隨著她的繼任者詹姆斯一世 (1603-1625) 的統治,社會對巫術的恐懼給美容實踐蒙上了一層陰影。 1770 年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任何被視為使用化妝品誘騙男子結婚的婦女都可被視為女巫。
叛逆的顏色
在 1920 年代的婦女參政運動中,紅色唇膏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象徵著爭取婦女權利的鬥爭。1912 年,美容企業家伊麗莎白雅頓 (Elizabeth Arden)向婦女參政論者分發口紅,激勵了伊麗莎白卡迪斯坦頓 (Elizabeth Cady Stanton)、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和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Emmeline Pankhurst)等女性將紅色口紅視為勇氣的象徵。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紅色唇膏變得越來越流行。《Vogue》雜誌 在 1933 年宣稱:“如果我們要為子孫後代傳承 20 世紀的時尚動作,塗口紅必定位列榜首。”
菲利斯·科特 (Phyllis Cotter) 一邊用手持粉盒塗口紅,一邊用手拿著粉盒,肩上披著一條 50 口徑的砲彈帶,背景是一架未完工的道格拉斯 A-20 浩劫 (Dogulas A-20 Havoc) 飛機。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紅色唇膏從反叛的象徵演變為愛國女性氣質和韌性的象徵,並出現了“戰鬥紅!”等色調。以及「勝利紅!」變得流行。謝弗寫道,紅色唇膏是「戰爭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阿登公司生產了一種色調的口紅,與女海軍陸戰隊員制服的鮮紅色飾邊相匹配,工廠更衣室裡也儲備了口紅,以提高工人的士氣。希特勒顯然對此表示厭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鮮豔的紅唇仍然是經典的選擇,因為奧黛麗赫本和瑪麗蓮夢露等好萊塢偶像使它成為時尚的必備品。它的傳承在現代名人身上也得以體現,例如泰勒·斯威夫特就經常塗著猩紅色的嘴唇。
作為創作歌手和流行偶像,泰勒絲在職業生涯中經常以鮮紅的嘴唇示人,這已成為她形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其永恆魅力繼續吸引人們並賦予他們力量,重申了其作為反叛和力量象徵的地位。 2018 年,尼加拉瓜的#SoyPicoRojo活動以塗著紅色口紅的男女為特色,抗議該國的獨裁統治。 2019 年,智利數千名女性塗上紅色唇膏,譴責性暴力,證明鮮豔的紅唇從未過時。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