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省吾(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日本本部)
日本自民黨安倍派爆出募款餐會餐券的一部分收入未報帳醜聞,安倍派在內閣內的成員與自民黨內的黨職幾乎全數辭職,使得本來支持率就探底的岸田內閣更加雪上加霜。接著檢方的強制搜查對象更擴及到二階派,加深了日本國民對自民黨的不信任。
日本也曾經習慣於「錢多會贏,錢少會輸」的政治。但民主政治是需要成本也是事實。如何讓金錢幫助推動政治,而不是左右政治,日本以「政治獻金規制法」用制度來讓政治的金流透明化。自民黨內的舊習跟不上時代,是這次醜聞的主因。本來,這是日本社會可以好好檢討政治遊戲規則的機會。但可惜的是,媒體與選民所關心的是:岸田首相什麼時候下台、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
有什麼樣的選民,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內閣人事以黨內派系平衡為首要條件的岸田文雄,最在乎的一直都是自民黨總裁的座位。雖然這次在安倍派出事的第一時間岸田就斷尾求生,但日本的選民早已對岸田內閣失去信心與信任。
筆者曾分析指出,被武漢肺炎拖垮的日本政府財政,讓當今日本首相的寶座成為一個燙手山芋。自民黨內的有力候補們,本來並不急著出來接手政權。但在餐券醜聞造成自民黨可能贏不了下次選舉的政局時,黨內當然出現了換人做做看的聲音。諷刺的是,以派系為首的自民黨,目前被認為最有可能領導自民黨勝選的,竟然是「無派系」的石破茂。顯示出各派系已經認為:先選贏再說。
反觀台灣,四年前因為香港反送中的影響,以817萬票大勝的執政黨,四年後竟然淪落到搶救國會過半。完全執政卻沒有積極防堵中國滲透,導致本來亮眼的政績被假訊息掩蓋,無法取得國民的信任,到選舉的時候只好要求團結。理由一樣:先選贏再說。但我們怪不得政治人物,因為台灣選民最愛問候選人的從來不是政見,而是「你會不會贏?」
所以台灣人不奇怪藍白公然企圖結合,還沒選上就先分贓內閣職位。也不奇怪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的焦點不是政策,而是工寮、土地要不要捐。有兩組是講不出願景就算了,連最有希望的一組都覺得講了也沒有票,那就是我們選民的問題了。
當選民關心的只是「政局」而不是「政治」,那我們的候選人永遠只會跟你說:我們要贏!但他從來就不曾跟你說,選贏了要把國家帶去哪裡。
日本如此,台灣亦然。需要改變的從來不只是政治人物,而是我們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