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順勝(高雄長庚榮譽副院長)
古希臘醫師也就是醫神Aesculapius(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持蛇杖代表著人體的脊椎骨,也是人體中代表現在、進化、和靈性昇進。纏繞在木棒的蛇則是因為希臘人認為,每年都會蛻皮的蛇,象徵恢復和更新的過程。當今手持蛇杖成為永生、妙手回春的醫療象徵。
而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把醫學獨立於巫術與哲學,發展臨床醫學首創醫師誓詞做為醫師之道德規範,宣誓以必須尊重師長,以及願恪遵此醫者誓約而正式接納的學徒,宣誓將竭盡所能的在治療和診斷上幫助病人,不傷害他們或判斷失誤。在1948年於瑞士日內瓦世界醫師總會——日內瓦大會制定《日內瓦宣言》採用作為醫生畢業時的宣誓誓詞。內容大意為告誡醫師應保持良好的專業操守及向病人作出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不運用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在1968年8月、1983年10月、1994 年9月、2005年5月、2006年5月進行過 總計五次修正。後來進一步全世界注意到醫療資源的分配正義,注意到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缺乏,而呼籲全世界的醫師應該協助解決無醫村的嚴重性,包括部落遙遠孤立可近性差的「地理性的偏遠」與要接受專業醫療困難度的「專業偏遠」。
1995年,升任教授後第四年,我注意到當時高雄縣山地桃源鄉、三民鄉(現今那瑪夏區)與茂林鄉由於幅員廣闊、交通不便,且醫療資源缺乏,民眾就醫不便;另因原住民特有的傳統文化背景,生活環境與習性,健康理念及相關健康行為,導致其健康狀況:諸如死亡率、平均餘命、自覺健康狀況、慢性病罹患率及心理健康各方面,均較台灣其他地區為差。居民不多且散居各地,交通不便等等,私人醫療機構前往山地鄉執業之誘因不大,致使居民健康水準與欠缺之醫療資源相互惡性循環,急待解決。我當年開始每週上山志願於衛生所醫療。兩年後在1997年5月15日提出高雄山地醫療保檢計畫:前驅計畫桃源鄉與三民鄉以衛生所為基地的原住民部落醫療。三個月內我博士班指導的研究生健保局高屏分局經理江宏哲博士在1997年8月16日陪同我與健保局林淑華組長向當時衛生局長郭啟盛局長報告取得共識與支持。1997年11月2日前後同高醫大林永哲院長考察甲仙、三民、桃源與茂林衛生所,並正式拜會鄉長們。而後就正式以衛生所為基地進行原民居住部落山地鄉的「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簡稱IDS計畫),全方位把各專科的支援醫療服務、教學與研究帶到山上去。同年12月我們已經增設牙科與耳鼻喉科診察椅可以從事該兩科的臨床診療。
莫拉克颱風重創山區與山腳下的甲仙地區,災區重建與復健高雄長庚醫院開始支援甲仙地區的醫療支援(參考臉書「甲仙偏遠地區支援醫療話當年與始終如一」 ),最近我注意到在疫情後,高雄市較偏遠地區衛生所醫師離職,發生醫療缺乏的情況,市政府與衛生局希望醫學中心分攤責任區支援偏遠地區醫療。醫院希望我可以參與建立偏遠地區一勞永逸的支援醫療模式,我這位醫界老將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一口答應以自己五十幾年來的臨床、行政與研究歷練協助建立新的偏遠地區醫療支援模式,希望我可以勝任並完成這項任務,這是我一生在這領域最後的任務!
相關影音(微微笑廣播電台太陽聯播【聽醫生講看覓】陳永興醫師訪問陳順勝教授,影片後製/林崑峯)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