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山巨源專欄】哲學家皇帝馬...

【山巨源專欄】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的生命智慧

Date:

公元二世紀被譽為「哲學家皇帝」的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的世界一片混亂。當他在多瑙河邊境與日耳曼部落進行了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戰爭時,一場大瘟疫席捲了西歐。面對這些苦難,加上年老和死亡的念頭,皇帝在哲學中尋求安慰。在他的一生中,尤其是在軍事行動期間的一些奇怪時刻,他記下了自己的個人奮鬥、哲學信念以及關於成為更好的統治者和個人的見解。從這種真誠的內省表達中,誕生了十二本思考生命和人類處境的書。總而言之,這本集子被稱為《沉思錄》。儘管這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理略的《沉思錄》只是為他自己寫的,但如今已有數百萬人閱讀,尋求他的堅忍智慧和人生教訓。胡安·巴勃羅·桑切斯JUAN PABLO SÁNCHEZ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馬可‧奧理略的生活規則是什麼?他的自助經典有答案>告訴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智慧?

哲學家皇帝

馬可‧奧理略的大理石雕塑於公元 139 年左右雕刻而成,當時他大約 18 歲,與他的許多著名的描繪不同,他的鬍子刮得乾乾淨淨。清潔、貼面剃鬚。這座馬可‧奧理略的大理石雕塑於公元 139 年左右雕刻而成,當時他大約 18 歲,與他的許多著名的描繪不同,他的鬍子刮得乾乾淨淨。

馬可‧奧理略於公元 121 年出生於羅馬的一個貴族家庭,接受了良好的修辭和哲學教育。他學習希臘文並自由引用荷馬和歐里庇得斯的著作。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用希臘語而不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拉丁語寫《沉思錄》。

年輕時,他也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古代盛行的斯多葛主義學派。它的關鍵原則之一是強調內在力量的發展和接受超越自己控制範圍的事情。斯多葛主義於公元前 300 年左右由芝蒂姆 (Citium) 的芝諾 (Zeno) 在雅典創立,後來發展成為古代世界的主要哲學之一。

始終以理性為指導,修行美德,才能找到幸福

它在古羅馬蓬勃發展,西塞羅是其主要學者之一(也是羅馬斯多葛主義的良好資訊來源)。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曾是希臘奴隸,後來成為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研究的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斯多葛派哲學家。事實上,《沉思錄》與愛比克泰德的道德戒律集《Enchiridion》(手冊)有些相似。

在《沉思錄》中,馬可‧奧理略感謝他的老師昆圖斯·尤尼烏斯·魯斯蒂庫斯向他介紹了斯多葛派愛比克泰德的作品。但馬可‧奧理略的著作將他自己的原創聲音加入了斯多葛主義的哲學傳統中。他被這個思想流派所吸引,並開始相信感知是真正知識的基礎。面對人生的滄桑,始終以理性為指導,修行美德,才能找到幸福。

據信,馬可‧奧理略寫《沉思錄》是為了一種內省,而不是為了更多的公眾消費。這些條目的範圍從直率的格言到令人信服的論文,並且沒有明確的工作組織——儘管已經確定了一些模式,主題圍繞著斯多葛哲學組織。整體而言,人們普遍認為,《沉思錄》為我們了解羅馬帝國個體作為斯多葛派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提供了一個私人窗口。

人們為了彼此而存在。你可以指導或忍受他們

這部作品以一種清算開始,馬可‧奧理略向所有在他一生中對他產生積極影響的人表示感謝。例如,他感謝他的導師讓他遠離迷信和惡習,並使他過著更樸素和高貴的生活。他記得,這些導師中最重要的是昆圖斯·尤尼烏斯·魯斯提庫斯(Quintus Junius Rusticus),他糾正了他魯莽的性格,並向他介紹了斯多葛派哲學家。

馬可‧奧理略在軍事行動期間寫下了《沉思錄》 。在第二本書的結尾,他提到了卡農圖姆,這是多瑙河上的軍事基地(靠近現代維也納)。第一卷末尾的另一條註釋提到「誇迪人中間的格蘭河」。格蘭河(今日的赫倫河)是流經斯洛伐克的多瑙河支流。馬可‧奧理略在那裡的事實表明,他並不滿足於從卡農圖姆指揮作戰,而是越過多瑙河進入野蠻人的領地,從前線指揮。但即使在戰爭前線,他也抽出時間寫作。

沒有人能把我捲入有辱人格的事情中

馬可‧奧理略也回憶了他17 歲時來到羅馬宮廷的生活。他的養父、當時的皇帝安東尼努斯·庇護保持著樸素的生活方式,因此年輕的馬可‧奧理略並沒有被推入一個衣著華麗的世界。奢華的生活;他甚至沒有私人警衛。這位未來的皇帝很欣賞養父治理帝國的奉獻精神和冷靜果斷的個性。

馬可‧奧理略於公元161 年登上王位,與他的養弟盧修斯·維魯斯共同統治,直到盧修斯於169 年去世。雖​​然馬可‧奧理略沒有直接反映他作為皇帝的生活,但他談到了重要的相關主題,包括他的責任重大,需要維護正義。他認識到,他的決策必須符合他所統治的人民的最大利益。他寫道:「每天開始時告訴自己:今天我將遇到干涉、忘恩負義、傲慢、不忠、惡意和自私……這些事情都不能傷害我,因為沒有人能把我捲入有辱人格的事情中。」 」。

他認識到權力可能是一種負擔和誘惑,強調在權威面前避免傲慢和保持謙遜的重要性。他還提供瞭如何應對困難情況、保持內心平靜以及在面對障礙時保持專注於自己目標的見解。

他討厭大多數人似乎喜歡的東西

在他更個人的觀察中,有些事情似乎讓他煩惱。他承認他討厭大多數人似乎喜歡的東西。例如,角鬥遊戲就令他反感。性行為被簡化為「短暫的癲癇發作」。他不明白為什麼人們會對元老和皇帝所穿的紫色長袍印象深刻,而這些長袍只不過是「用貝類血染的羊毛」。

他試著時時保持冷靜,不關心鄰居會對他說什麼或怎麼想。正如他提醒自己的那樣:“這永遠讓我感到驚訝:我們都比愛別人更愛自己,但更關心他們的意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意見。”

儘管他非常感激他的妻子安東尼烏斯·皮烏斯的女兒小福斯蒂娜,但家庭在他的作品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他形容她「如此聽話、如此深情、如此簡單」。其他同時代的資料來源對福斯蒂娜則不那麼友善。卡西烏斯·迪奧等歷史學家指責她與英俊的士兵和角鬥士通姦。然而,馬可‧奧理略在他的著作中只對她說了好話。兩人育有 13 個孩子,但只有 6 個孩子過了童年。175 年,福斯蒂娜去世後,皇帝深感悲痛。他將妻子安葬在羅馬的哈德良陵墓。

保持正直、正直、虔誠、嚴肅、樸素、正義的盟友、虔誠、善良、深情、意志堅定……我們在這裡存在的唯一回報就是純潔的品格和無私的行為。

馬可‧奧理略在多瑙河沿岸的軍營裡夜復一夜地寫作,轉向更黑暗的主題,包括戰爭的本質。他在不同的地方指出了戰鬥的可怕現實:“你是否見過一隻被切斷的手或腳,或者一個被斬首的頭,只是躺在遠離它所屬身體的地方……?”

短暫的一生中最終都擁有相同的命運:死亡

但當天亮時,這些沉思就會消失,現實就會佔上風。夜間的哲學家必定是白天的軍事領袖。他承認這並不總是那麼容易。「黎明時分,當你起床困難時,告訴自己:『我必須去上班——作為一個人』”,儘管「蜷縮在毯子下」更好。

其中有對過去偉大將軍的反思,如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和龐培,以及儘管他們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他們也離開了這一生」。也提到了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的匿名居民,他們在維蘇威火山的火山灰下窒息而死。

關於生命短暫的本質,馬可‧奧理略在《沉思錄》中提到了三座失落的城市: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均於公元 79 年被維蘇威火山掩埋;和希臘亞該亞的赫利克,西元前 373 年被大海吞沒。

在《沉思錄》中,馬可‧奧理略幾乎痴迷地重申了這樣的觀點:每個人在短暫的一生中最終都擁有相同的命運:死亡。「人的一生短暫而瑣碎,」他寫道。「昨天有一滴精液;明天防腐液,灰燼。”「生命短暫。這就是全部要說的了。從當下獲取你所能得到的──我們每個人都只活在當下,這短暫的瞬間。」

存在像一條河流一樣從我們身邊流過

最重要的是,皇帝最大的追求是找到心靈的平靜,他沉思著生命的流逝有多快:“存在像一條河流一樣從我們身邊流過:’什麼’不斷變化,’為什麼’有一千種變化。” 鑑於這種短暫性,他指出最好的做法是「把每件事都當作是你生命中做的最後一件事」。

然而,死亡為馬可‧奧理略提供了一種解放,一個脫離這個世界的機會,在這個世界中,許多人忽略了他所承認的唯一價值觀——理性美德和道德良善。這位哲人皇帝的真正戲劇性在於他試圖愛他的人類同胞:「為你注定的事——教你自己與這些贖罪。那些與你分享這些的人——用愛對待他們。帶著真正的愛。”

馬可‧奧理略毫無痛苦或絕望地告訴自己這一切。即使死亡也必須懷著感恩的心接受:“不要輕視死亡,而要歡迎它。” 他沉思道,死亡是事物自然法則的一部分,並將其與「成熟和落下的橄欖」進行比較。/ 讚美它的母親,感謝它生長的樹。” 他說要「以快樂和真實的態度接受死亡,並從心底感謝眾神」。

馬可‧奧理略於 180 年 3 月 17 日死於瘟疫,享年 58 歲,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著作引起了從普魯士腓特烈大帝到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等各國元首的興趣。當2003年至2013年擔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聲稱讀過《沉思錄》一百多遍時,該書成為全國出版最多的希臘經典著作之一。世界各地的讀者每年都將重溫文本並提醒自己其中的教訓作為一種傳統。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