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小說鳶山話三峽】《鳶山誌...

【小說鳶山話三峽】《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書寫經驗分享(上)

Date:

一、開宗明義,確立主題

我喜讀歷史,常感吾人不知史,國必亡,族必滅,人必為奴。

尤其喜讀方史,原因是比國訂歷史更貼近民情,更具基層真實性。於是每地住過,總會蒐集資料,轉化成文學作品;而地有「地性」,族有「族性」,人有「人性」,若是加入「時間」交互鋪陳,寫成方史小說,必可更加如實反映民間的世代過程。爰此,中年定居新北三峽後,便開始構思《鳶山誌》雙連作;經過多年書寫,現在總算完成,一曰《半透明哀愁的旅鎮》,一曰《藍色三角湧》。

累積漫長創作經驗,書寫方史小說,猶如興建大廟,必先確立「主神」,當作「鎮廟」之用;而海島台灣,歷史複雜,族群多元,三峽是個條件最具代表性的「櫥窗」;於是雙連作,就以台灣最殷切的「族群融合」為「主神」,以三峽最具象徵性的「鳶山」為共同書名。如此,一來便能呼應史道的「必然性」,世途的「偶然性」,二來更可體現作者自己的「理想性」了;雖然,其過程是衝突慘烈,血淚交加,鬼哭神號的。

長福橋與鳶山
三峽長福橋改建前現況。後面即是鳶山首峰。圖/擷自新北水利局

二、起心動念,資料蒐集

這方面我的作法是,先瀏覽《三峽鎮志》圈選相關史料,細閱史料元素;不足之處,就進行耆老訪問、實地踏查、上網搜尋,加以補充。並且,一邊分門別類,一邊想像,將採用何種態度、何種筆觸,何種格式、何種節奏,給予定下基調;同時一邊思考,如何整合、如何串連、如何活化,並將達到何種效果。

三峽鎮志。圖/詹明儒提供
三峽鎮志。圖/詹明儒提供

分門別類,整合活化

◇時間元素:

我蒐集到了,從史前數千年,迄至民國八十年代的巨幅時光。如此悠久時距,必須形塑為「時光柱體」,切取所需階段、所屬性質,分成上述兩部連作,各別承載,否則我的體力、能力,絕對無法負荷與勝任。

◇空間元素:
我蒐集到了,從今之台北市南緣,涵蓋台北盆地,迄抵今之桃園市北緣的廣袤土地。這個比較容易處理,以三峽地區為主域便行。

◇族群元素:
我蒐集到了,開初諸多先民遺址,史前泰雅族、平埔族的傳說,史後兩族遷移軌跡,以及明末清初的漢人墾殖記載。這方面,我私下認為,採取原漢的三向量、三核心為「副神」,當作「價值觀」,應該是很公平、公正的。

◇文化元素:
我蒐集到了,原民漁獵燒耕的生活習性,泰雅族的精神底蘊,平埔族的心靈內涵,漢人的生命信仰。於是「價值觀」的磨合,架構成並演繹出了,族群慘烈衝突的主因之一。

◇政治元素:
我蒐集到了,先期原民的頭目互動,初期漢人的墾首領侵,早期墾殖的官方介入,中期變天的日本與國府統治,後期自由民主的政黨輪替。於是拿定主意,決定以因果相循,每章節各有主角及亮點的方式,全文串連成一系列的三峽鄉土小說。

陳種玉、李梅樹
左起:陳種玉(取自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李梅樹(取自李梅樹紀念館)。圖/詹明儒提供,銳傳媒合成

◇人物元素:
我蒐集到或虛構出了,從台灣七千年前至政黨第二次輪替之間,各階段的代表性歷史人物。

北台灣代表性者,史前期,如今之新北「港仔嘴」的「百代遺母」,今之桃園「阿姆坪」的「巴科哈煙」酋長。漢人墾殖期,如泰雅頭目卡朗.達奧,平埔頭目文仔嗹,漢人領墾頭人李國開、陳金聲、翁儕寬。清末日初期,如蘇力、陳小埤、翁景新、林成祖等,抗日諸「義士」,李三朋、陳種玉、瓦旦‧燮促等,抗日諸「降民」。日末國初期,如李梅樹、黃欉、蘇大興等,兩朝諸「順民」。

南台灣代表性者,明末清初期,如先抗清、後降清的鄭氏三代,帶兵反鄭的降將施琅。全國代表性者,國府來台期,如堅決反共的蔣氏父子;政黨輪替期,如「民主先生」的李登輝,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民進黨之母」的蔡英文等人。

綜此,於是擇定以三峽為主域,以三峽人為主述,以整個台灣為投射範圍。然後打開電腦,執筆如執鎚,敲鍵如敲心;開始大膽架構章節,試圖著活化出每個年代的「生旦淨末丑」,每個朝代的「神仙老虎狗」,以供後人借鏡。

下篇,「三、魔幻寫實,確定基調」,請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詹明儒
詹明儒
祖籍彰化,屏東師專畢業,國小教師退休,目前專職寫作。已出版有《鳶山誌:半透明哀愁的旅鎮》等三書,待出版有《大島記:渾沌台灣》等四部小說。得過中外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灣文學獎、巫永福文學獎。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