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國家財經指標【專欄】70%中國銀行獲利...

【專欄】70%中國銀行獲利下降衝擊金融體系

Date:

一、銀行的賺錢能力正在下降

在2024年1至3月期間,中國上市的58家銀行中,有約七成銀行的收益能力明顯下降。

銀行業界團體“市場利率設定自主機構”認為,1.8%以上的利差對銀行的健全經營是必要的。在這58家銀行中,有39家銀行的利差低於這個健全標準的1.8%。我們可以說,銀行經營的不穩定性正在增加之中。

中國的銀行被分類為幾個範疇並被加以管理。規模最大的銀行是包括五大國有銀行在內的大型商業銀行。

其次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規模較小的村鎮銀行。一般來說,規模越小的銀行,其利差下降得越厲害。

目前,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的利差也在縮小。未來,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很可能會進行額外的金融寬鬆政策。

二、前景的不確定性

關於中國經濟,由於刺激需求的措施緩慢,通縮的壓力被認為會增加。資金的需求也可能會停滯。利差進一步縮小以及不良貸款的問題,可能會使未來中國的金融系統的前景更加不明朗。

對銀行來說,利差是評估收益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差是指《收取利息》和《支付利息》的差額。這個數字是用《淨利息收入》除以《貸款等產生利息的資產餘額》所計算出來的。這就是利差,也稱為淨利息收益率(Net Interest Margin, NIM,這是[銀行利息收入-銀行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資產規模)。

假設資產的餘額是一定的,利差的擴大是需要:(1)資金需求的擴大(利息收入的增加),或(2)資金調度成本的下降(支付利息的減少)。在目前的中國,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引發的景氣停滯和中央銀行的降息政策,而造成利息收入正在減少當中。

短期和中長期國債的流通收益率(利率)的差別也在縮小。由於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傘下的融資平台等的風險上升,中小銀行的資產價值也在下降。

其結果是:利差縮小的壓力增加。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2012年7至9月期間,中國銀行業的整體利差為2.77%。2023年1至3月期間的利差水準下降至1.74%,10至12月期間進一步下降至1.69%。這低於維持健全經營所需的1.80%,使得越來越多銀行的經營體質令人擔憂。

三、大型銀行也受到波及

2024年1至3月期間的上市銀行之決算顯示,利差縮小的壓力進一步加劇。對於不動產領域和地方政府旗下的“融資平台”增加貸款的銀行,其收益能力下降尤為明顯。股份制商業銀行(是規模相對較大的銀行)之一的渤海銀行利差下降了0.36個百分點,降至1.14%;城市商業銀行(相當於日本的地方銀行)盛京銀行利差下降了0.38個百分點,降至0.96%。

自從不動產泡沫破裂以來,由於管理不善,村鎮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的利差迅速下降。此外,影子銀行(亦即不接受存款而進行信用創造的金融機構)也發生破產事件。今年1月,大型的中植企業集團申請破產。在1至3月期間的決算中,五家國有銀行中的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淨利潤均出現減少。

由於不動產泡沫破裂導致資金需求的減少,以及持有資產價值的下跌,這引發銀行的信用風險上升,也波及到了規模較大的銀行。

四、會有1.6兆人民幣資金的不足

個人消費的復甦勢頭遲緩,目前中國經濟可能會持續停滯。在追加金融寬鬆預期的背景之下,從短期到超長期,市場利率的下行壓力很容易加劇。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降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此外,儘管存在著規模上的差異,但銀行的信用力整體上會面臨更多的擔憂。由於不動產市場狀況惡化,相關領域的貸款對象的破產風險是呈上升的趨勢。

由於銀行信用風險上升,預計資金調度的成本會增加。即使是大型銀行,利差也很可能會進一步縮小。

今年4月,大型信用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警告稱,五家大型國有銀行在2025年1月之前,總共將會有1.6萬億元人民幣(約35兆日圓)資本的不足。

在利差壓縮的壓力下,大型銀行必須加快資金的籌集。另一方面,隨著貸款對象的還款困難等問題,資金周轉受到擔憂的中小銀行也將增加。因為利差下降將導致不良貸款的處理延遲,從而可能加劇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