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黨外精神早就消失

【專欄】黨外精神早就消失

Date:

黨外精神是一種政治運動,追求政治信仰,今日台灣的環境是在追求選票以期獲得政治版圖,中心思想隨時在變動。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成立台南競選總部、台灣選哲之友會,也是柯文哲全國第一個縣市競選總部。柯致詞時痛批民進黨「墮落快」、「看不到黨外精神」,還喊出「新潮流不倒,台灣不會好」。柯文哲說,台南是台灣歷史發源地,所以選擇從台南出發;但台南這十年來變化很大,現在大家只會想到光電、爐碴、八八槍、喝花酒、貪污及賄選,在民進黨身上已看不到黨外精神,以及前法務部長陳定南說的「清廉、勤政、愛鄉土」。

柯文哲還強調說,「政治很簡單,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他表示,正常的國家是政府講話是可信的、司法是公平的、法律是要遵守的、公務員是要服務老百姓的、監獄是關有罪的人。柯文哲表示,在民進黨看不到黨外精神,事實上豈止在民進黨看不到黨外精神,在民眾黨更看不到,黨外精神早就在台灣消失。

二戰結束,台灣從日本殖民統治轉為中國殖民統治,中央政府由中國移植過來,在台灣不能改選,也就是由中國政府統治台灣,台灣人更與中國人不平等,台灣需要終結外來的殖民統治。台灣只要獨立建國就能擺脫外來政權的壓迫。對一般人來說,就是要擺脫獨裁統治,但在較深入的政治理念,獨立建國就是要排除外來政權,也消除獨裁統治,所以獨立建國及政治民主化都是台灣人追求的目標。

當年黨外人士明的是民主運動,但隱含獨立建國,它是一種政治運動,追求政治信仰,黨外人士組了民進黨,仍繼續推展獨立建國及民主運動。後來因江南案件促使蔣家接班失敗,李前總統因而依法執政,推展寧靜革命,促使台灣政治民主化,黨外時代的政治運動完成了一半,雖然未達獨立建國的目標,民進黨及其他政治人物進入中華民國體制參政,甚至於執政。現實上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兩個中國」,當年黨外時期的政治運動並未達標,但進入中華民國參政的政治人物只關心如何取得政權,不會推動政治運動。

黨外時代是推展政治運動,宣揚政治信仰,只要影響少數人就算成功,當然不可能改變多數人。今日的政治人物是在搶佔政治版圖,以執政為目標,為了選票,必定跟著主流民意走,不可能為了宣揚政治信仰而衝撞主流民意。民進黨認定獨立建國運動對追求選票是負面的,該黨以執政為目標,當然不可能推展獨立建國運動。

推展政治運動是帶領民眾追求政治信仰,往往只能影響少數人。收割政治版圖是在追求選票,目前各政黨都在追求選票,雖然有人將政治信仰掛在嘴巴,但真正的目標還是在收割政治版圖,沒有例外。柯文哲要抨擊民進黨以前先要告訴台灣人民眾黨在追求甚麼?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陳茂雄
陳茂雄
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曾任:考試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台電公司核能工程師。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
學術著作、國際期刊四十多篇。
著有:黑卒食過河、俯仰斯土、一個中國 兩個台灣...等10餘本著作。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