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本月27日將以「祭祖、學生交流」之名率團訪問中國,引起各界議論。面對中國對台統戰的「無所不用其極」,馬英九仍是台灣卸任元首,以「祭祖交流」之名訪中,小心遭到中國矮化,而淪為統戰樣板。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祭出統戰大旗表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能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這不是統戰,是什麼?
2022年3月中共官媒在社群大肆宣傳,由台灣青年阿嘉拍攝的短片,將台灣濁水溪的水和中國黃河水倒在一起,在影片中說:「要進行你儂我儂的儀式」,是「滴水驗親」神聖的時刻?短片成為中國引導「相同血脈」融入「母親河」懷抱的認知作戰。
中國國民黨敗逃台灣之後,積極教育台灣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以謬誤的移民史觀「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論述方法,通過姓氏的尋根溯源,得出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和血統。這種精密建構種族認同的「家族倫理陷井」,將「兩岸一家親、天下一家親」的枷鎖套在台灣人身上。戒嚴時期國民黨除了幫助台灣人尋根、製作虛構的族譜之外,更擴大、宣揚清明節掃墓的種族認同。「慎終追遠」的文化習俗,難逃黨國政治的遺毒!
事實上,中華文化可以說是處處充滿對人性算計的文化。國民黨為了將台灣人「教育」成中國人,長期利用學校、媒體等載具以扭曲的歷史洗腦台灣人,將原本農曆3月3日的清明節(俗稱舊清明),更改為蔣介石逝世的4月5日。其目的是藉由清明節慎終追遠的懷思之情,同時緬懷「領袖蔣公」?憨厚的台灣人在放假之餘還感念蔣介石,是包藏禍心機關算盡?
1990年8月呂秀蓮赴福建南靖龍潭樓尋根謁祖,在南靖老家的一口水井邊還說:「我要喝一口故鄉水,這就是飲水思源。」前立法院長王金平,2019年5月搭機前往祖籍地漳州王氏家廟參拜祭祖,表示希望此行祭祖的一小步,能夠帶來兩岸的一大步。以血緣當作根本來互動,彼此便能互相尊重,迎來真正的穩定和平?
然而,沒有迎來真正的穩定和平,中共已經變本加厲謀台日亟。放眼現在的烏、俄戰爭與中共的企圖,「血緣」同胞不但沒辦法換來「和平」,更可能是屠殺滅亡的「禍根」。
弔詭的是,這一民族主義被中共拿來做為侵吞台灣的藉口,已屬悲哀;今天更因為馬英九以「祭祖」之名率團訪問中國,成為對台統戰的工具;如此,馬英九歷年清明節去大溪陵寢,滴下幾滴眼淚,哀思被中共追逃的兩蔣父子,不是格外諷刺嗎?
中國習近平皇帝不斷強調要「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北京當局宣稱要與台灣各界「民主協商」之際,馬英九藉祭祖之名赴中,成為中共促統下的一枚棋子。清明節「慎終追遠」的祭祖活動,如何避免掉入中共的統戰陷井,值得國人深思。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