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郭侯互補是藍營能否...

【專欄】郭侯互補是藍營能否勝選關鍵─對侯友宜出線的感想

Date:

2024年國內總統大選結果,將關係到台灣前途和人民命運,人心普遍不安,經千呼萬喚,中國國民黨終於推出侯友宜,將代表該黨角逐下任總統大選,接下來將要面對黨內派系,人脈融合和與在野黨做整合而不是權位交易,這些對能否勝選極為關鍵。

該黨另一位爭取代表權的郭台銘,儘管過去風評不一,但是他慷慨解囊並賣力購入BNT疫苗幫助守護台灣人健康,並在這段衝刺時間所展現,對核能開發,對台灣經濟發展,對兩岸關係緩和等等,都有相當清晰的主張,儘管褒貶不一,但是在議題掌握和動員能力之強,在聲量創造和吸引媒體關注,仍然令人佩服,若能以台灣永續,以蒼生為念,全力協助侯友宜勝選,順利拆解台海可能爆發的戰爭未爆彈危機,讓台灣經貿發展重回正軌、關鍵在於侯的態度和後續作為。

身為非黨員,本不應對該黨提名誰指手畫腳,但兩人若因競爭黨提名而心存芥懟,甚至施展「絆侯索」,讓親痛仇快,影響的將會是台灣2300多萬人民的未來命運,無法置身事外。候友宜對郭董應該待之以誠,以禮,認同郭台銘救國愛國之心,爭取郭願意盡全力幫台灣,幫人民,幫侯贏得勝選。

政見應具可行性 不可亂開支票

常言:見識過炮火洗禮的人,懂得和平避戰的可貴,經歷過物質匱乏甚至挨凍受餓的人,曉得富裕安穩的珍貴。身為國家領導人要能苦民所苦,不能藉著可操弄的民調和民粹來治理國家。總統候選人該做的不是作秀式的短暫停留,而是長期走入不同的社會階層,了解台灣人民的生活處境與需要,和人民實際對話,才不會淪為空嘴哺舌,制定出的政策才能貼近民意!

治理與統治不同,現在已不是「朕即國家」,「朕即天下」的時代,需科學治理,避免靠「意識形態」,「迷因」和「梗圖」來治國。有學者指出民主制度的基本前提,為不同立場的人各自提出論述,選民經比較後,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各黨總統參選人依照慣例,會提出政策白皮書,內容洋洋灑灑卻多未見具體承諾,也看不到願景,曾被譏為是一群遠離人民的「專業者」進行的作文比賽。畢竟白皮書是執政承諾之一,參選人提出的政見更要說到做到,不要到了選舉場合就亂開空頭支票,甚至選後說出選舉政見,不一定要兌現的卸責之詞,動輒改弦更張,讓選民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目前國內在經濟、兩岸、民生、勞工、住宅、農業、青年就業、能源、長照醫療、年金等均問題重重,下一任國家領導人的責任和挑戰更勝於過往,除個人條件優劣(如個人魅力、人格特質、人品操守等)外,更需要延攬重要領域的專業人才,對如何治理國家,提出具體政策及執行方案,並承諾會對這些年執政黨諸多不法事蹟,全力咎責讓真相大白,來爭取選民的認同和支持。

郭侯合作 不爭一時爭千秋

直言之,郭台銘在經歷,經貿,治理,人脈,行動力上,明顯優於侯友宜。因此若能在這些方面實際給予侯友宜加持,將可為侯大補血,提高勝選機率。古云「退步原來是向前」,「成功不必在我」,郭台銘董事長此次想爭取大位來為人民服務,雖未能如願,亦有其他奉獻管道,郭董若能放大格局,放寬視野,以台灣民眾福祉及兩岸華人共好為念,以其雄厚人脈,主動邀集全國主要領域,具公信力,不逢迎拍馬,有遠見的專業人士(不限定學者專家),針對如何讓台灣兩岸民眾,共享中華民族繁榮富足紅利,提出短中長期具體做法、目標和評估指標,無私提供給侯宜作為其政見。及治國白皮書重要依據,侯則應該公開接受並承諾會努力來實現,讓台灣重回正軌,民眾過上安穩好日子,郭董「不爭一時爭千秋」的坦蕩作法,將會為自己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李武忠
李武忠
學經歷:台大碩士 博士 美國奧本大學進修 76年全國高考優等 現職: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國際農企業高級顧問 曾任職: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景文科技大學 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