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選錯政黨吃錯藥?

【專欄】選錯政黨吃錯藥?

Date:

侯友宜確定落跑「酸綜痛」,攻擊民進黨力道加大,但是,很多起手勢,實在難以恭維,尤其是把民主DNA冠上中華民國頭上,讓人哭笑不得,因為,中華民國是一個列寧式威權政黨製造出來的,孫文受到蘇共推翻沙皇鼓舞,硬生生從蘇共抄襲了威權政黨的模型,革命雖然成功,建立了新國家,但是民主基礎不穩固,一開始,就發生企圖顛覆國體,回到帝王統治的袁世凱復辟,接著又是「酸綜痛」買票醜聞,逼到孫文要發動二次革命,說這樣的國家存在民主DNA,真的會笑掉大牙。

根據余杰所寫的「1927年」,這一年,國民黨軍被蔣介石控制進行北伐,在上海展開清黨,不只是國民黨內失去反對聲音,成為名符其實一言堂,中華民國也成了獨裁威權國家了。緊接著是抗日戰爭,中華民國在盟軍幫助下打了慘勝,結局卻是民生凋零,底層人民在共產黨洗腦催眠下,反對國民黨政權,國共內戰爆發,這是兩個威權政黨對政權的爭奪。最後,老共贏了,國民黨帶著失敗的國家「中華民國」逃到台灣,真正的中華民國民主改造,不是兩蔣帶來的,而是美國壓迫下,李登輝促成的。根據華府解密檔案,美國多次威脅台灣政府,如果不走向民主化國家,就會失掉美國支持,可見,中華民國民主化不是基因,而是被生死存亡所迫。

真正中華民國的DNA不是民主,而是「大中國主義」,這一點和共產黨很匹配,只要翻開孫文和陳炯明對國家的定義就可以理解了。

孫文主張成立中央集權國家

1913年,廣東軍閥陳炯明公開反對袁世凱稱帝,組織反袁大軍,並且與孫文合作,當時兩人對未來國家體制就存在歧見。陳炯明反對孫文武裝北伐,認為中國應該聯合各省軍閥,組成一個聯邦國家,避免武裝北伐造成人民傷亡。但是,孫文反對聯邦制度,認為中國應該成為中央集權的國家,兩人的岐見演變成1922年的反目,陳炯明驅逐孫文,才有後面發生的蔣介石永豐艦拯救孫文的故事,結局是蔣介石繼承了北伐的大權。然後是1927年的國共分裂,歷史上的國共兩黨本來就是搞革命一家人。

這也為什麼老共費盡心血,在無法幹掉中華民國之前,寧願讓中華民國不死不活的活著,寧願支持國民黨選總統,也不支持民進黨,而且用力阻擋台灣變成獨立的台灣。因為國民黨基因中的「大中國主義」與共產黨雷同,這是老共併吞台灣的基礎。

國民黨並不排斥「文統」

國民黨口口聲聲反對一國兩制,捍衛中華民國,但是,實現「一個中國」的理想卻不敢說出口。國民黨多數人或許反對中共發動戰爭,併吞台灣,但是,並不反對「文統」。所謂文統,說穿了就是透過文化,經貿交流,以大吃小,讓台灣經濟融入「一中市場」,逐漸形塑一個中國,馬英九執政時,ECFA是馬英九起手式,結果卻因為「服貿條例」閃電過關,引發太陽花事件,擔心前途被中國人佔領的台灣年輕人包圍立法院,迫使「服貿條例」暫停。

歷史上,兩個國家才有統一與否的問題,老共一開始就存著以大吃小,併吞台灣野心。1971年,中共拿到中國在聯大代表權,拒絕讓中華民國以台灣名稱進入聯合國,拒絕承認中華民國也是國家,反對學習「兩德並存模式」,從此,「兩個中國」就地位不平等,威權獨裁制度的中國,對民主台灣極盡打壓,對台灣在國際組織上全面封鎖,並且用滲透方式,企圖改變台灣人的認知。

照理說,經過四次大選總統輪替的台灣,已經進入民主鞏固期,但是,台灣長期以來的國家認同歧異,形成民主破口,中共透過認知作戰,加緊干預台灣大選,台灣人要小心了,選錯政黨就是吃錯藥,甚至會使民主大倒退,香港殷鑑不遠啊。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