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開戰、美中交惡,這是自由民主vs 獨裁專制之爭,也是攸關價值觀的生死之戰,楚河漢界、壁壘分明。誰是台、日的真摯友邦;誰是日、台的共同敵國,時窮節乃見,現在都一一露出廬山真面目。
日本四周有三個國家,擁有核武,而且都與日本結過血海深仇。中、俄、北韓三國狼狽為奸,它們對日本的國仇家恨「不是不報 時辰未到」。
北韓想染指南韓,但濫射飛彈,卻,鎖定日本;中國軍演台灣,卻,彈落日本海域。所以,當北韓對南韓動手,或中國向台灣開戰時,為了師出有名,都將先以日本人的犧牲作為出征的祭旗。
高瞻遠矚的安倍故首相,了然於胸,所以,團結同屬民主陣營的韓國及台灣,成為安倍前首相生前的當務之急。但,韓國文在寅前總統的親中政策,加上日韓仍然心存歷史介蒂,使得日韓兩國始終同床異夢。
安倍開啟日台關係新時代
台灣成為日本四鄰中,唯一不離不棄的誠摯友邦。所以,2021年12月1日,安倍前首相在國策研究院主辦的座談會中,以「新時代的日台關係」為題,提出石破天驚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概念。
安倍這一投石,馬上激起陣陣漣漪,餘波盪漾,影響所及,除了美國總統及美國國會應聲響應外,日本的朝野、官民也都共鳴共應,如今已經幾乎成為全民朗朗上口的共識。日本的各大報,更是針對「台灣有事」的相關議題,爭先大幅報導。可惜正當台日關係,欣欣向榮的關鍵時刻,安倍前首相,卻,壯志未酬身先死,其未竟的壯志,也因而暫時擱置。
日本社會習慣在強人領導之下集體行動,服從性高、執行率強,但,國民性內斂自律,若無人領導,寧願謹守分寸而保持觀望。後安倍的親台勢力,因群龍無首,而各自為政、步調不一,導致安倍故首相的許多對台良策,迄今仍未能落實。
江口克彥─李登輝私交最篤的日本友人
有「松下政經塾之父」尊稱的江口克彥博士,每每談及此事,無不憂形於色。他在1967年籌創並執掌該塾長達22年,該塾是培育日本政、經、財及文化界領袖的搖籃,造就了不少人材,包括首相、國會議員及許多的財經俊彥等。
直到1989年江口先生才離開該塾,入主「PHP綜合研究所」當社長,所以他的故舊門生,橫跨各行業並位居要津,可說是桃李滿日本。
江口先生是李前總統生前私交最篤的日本民間友人,也是將李登輝精神深植日本人心的造王者(King-maker),更是我23年來、亦師亦友的親密戰友。
江口先生從參議員缷任後,秉持李前總統的理念,成立「東亞情勢研究會」任理事長,成立以來,經常舉辦各種有關台日關係的研討会,並巡迴日本各地演說,著書立論,成績卓著。
由於江口理事長折服於李前總統「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的政治家風範。而李前總統哲學思想的啓蒙者,就是京都大學求學時代的西田幾多郎京大教授(京都學派哲學的創立者)。

所以,江口理事長愛屋及烏,對曾經在京都大學專研「法哲學」長達十二年,也是李前總統台大及京大學弟的台灣駐日謝長廷代表,一見如故,經常邀請謝代表前往其子弟兵所創立的社團演講。
謝長廷倡議日台和平共同體
年初,謝長廷代表接受日媒專訪,提出了一些頗富哲理的概念,比如:「共產主義是沒有愛的力量,而和平則是有愛的力量」、「沒有力量的和平主義就是悲劇」、「和平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日台是和平共同體」、「日台友好是世界和平的典範」等等論述,與李前總統的哲學思路不謀而合。
正如日媒主持人藤井嚴喜所說:「謝長廷在節目上所闡述的觀點已超越政治人物的層次,根本就是哲學家,而且所言具有很高的實踐性」。他稱讚彷彿回到以前訪談李登輝時的情景。
謝長廷代表有鑒於世界任何角落,只要一有動盪,東亞的戰狼們就乘機蠢蠢欲動,使世界的和平秩序因之岌岌可危。所以,他認為既然和平是國際社會的核心利益,所以,凝聚這股愛好和平的力量,實刻不容緩。
而擁有和平憲法,又是全球唯一慘遭核爆之難的日本,與和平正在遭受威脅的台灣,彼此唇齒相依,兩國捍衛和平的決心及敦親睦鄰的友好關係,都堪稱是全球楷模。因此,謝代表構思「台日共築和平共同體」的理念,先由日台充當領頭羊,成為捍衛和平的先鋒,行有餘力、再擴及全球。
目前台灣政治首長中,對日本交流著力最深、人脈最廣的賴清德副總統,最近針對如何因應詭譎多變的台灣風雲,分別在三個場合,提出了他的真知灼見:
賴清德對台日交流著力最深
1: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中首度提出了「和平保台」的概念。
2:就任黨主席時,進一步地闡述守護台灣民主、和平、繁榮的四個具體方針就是「拚經濟、顧民生、強國防、保和平」,而且,他將恪守蔡總統所提出的「四個堅持」立場。
3:上任後,賴清德主席在民進黨中執會上,就兩岸問題發表了談話:「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就是我們的主張」,也對中國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所共推的「九二共識」,提出他的觀點:「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裡面,並無中華民國的生存空間,沒有2300萬台灣人民的主權」等。

台灣執政黨賴清德主席的種種主張,都與李前總統生前的大作「台灣の主張」所描述的精神互相契合。而,這部當年日本的最暢銷書(超過二十萬部),也是日本有史以來銷售量最高的政論書籍,正是江口理事長執掌「PHP綜合研究所」時排除萬難所出版的巨著。
綜合觀之,使得,在日本推動李登輝精神、不遺餘力的江口理事長,心有戚戚焉。所以決心將安倍故首相「台灣有事=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的概念,與謝長廷代表所揭橥的「台日和平共同體」理念,互相結合,形成具體可行的平台,藉此平台推出捍衛和平的方案,朝著賴清德副總統所主張的「和平保台」方向邁進。
例如,如果中共誤判情勢,輕啓戰端,為了撩撥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激情,以轉移其國內民怨的焦點,日本沖繩及西南諸島的美軍基地,恐將首當其衝。
若有台日平等互惠的法則可供依循,則該地區的難民及傷患,與其撤退到千里之遙的九州,不如選擇近在咫尺的台灣,當作大後方。
東台灣擁有中央山脈的天然屏障,又有花蓮的慈濟醫院、門諾醫院或羅東的聖母醫院等,設備完善的醫療設施可供避難及就醫,這也是另類的「日本有事=台灣有事」概念。反之亦然,台灣人也可赴日避難。
「兵不可玩,玩則無威;兵不可廢,廢則召寇」,玩弄兵事、妄動干戈,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兵威。中共長年對台,飛舞軍機、玩弄大炮,騷擾不絕,其威嚴早已蕩然無存。所以,台灣人民習以為常反而處變不驚。
想捍衛和平就不能自廢武功,沒有力量的和平將以悲劇收場。南唐國富民豐,但,後主李煜卻廢弛軍備,委曲求全,終日吟詩填詞,最後淪為大宋的階下囚,過著「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悔恨日子;反之,以色列男女備戰,所以穩如泰山。瑞士全民皆兵,故能永守中立、長保太平。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大漢武帝、大唐玄宗、大清乾隆都因好大喜功,雖使國勢登峯造極,但,曇花一現,反而成了漢.唐.清,由盛而衰的分水嶺。
中共窮兵黷武,逞強示壯,已經觸及老子所告誡「物壯則老」的臨界點,中國難逃天道的規範,將從此一步一步地走進盛極而衰的歷史輪迴中,因為「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絕無例外。
宋徽宗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能詩文、工書畫。但,重文輕武,居安不思危、忘戰不備戰,人民耽於逸樂「聽慣梨園歌管聲,不識旌旗弓與箭」,召致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擄,北宋因之而亡。
正如謝長廷代表之前向日媒所說:「共產主義是沒有愛的力量,而和平則是有愛的力量」。老子在《道德經》也強調「夫慈故能勇」,具有慈愛力量的和平,才是真和平。
所以,台灣人若具有捍衛和平的決心,那麼所產生「有愛的力量」將戰無不勝、守無不固。這就是老子所說:「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的道理。
反之,唯物論、無神論的共產主義,不講慈愛、不修仁義,雖然看似勇猛有力,但,這種沒有慈愛內容的好勇鬥狠,只是匹夫之勇,暴虎馮河、終將自尋死路。這正是老子所殷殷告誡「舍慈且勇,死矣!」的真諦。
老驥伏櫪 江口理事長赴台召開論壇
3月24日,江口理事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將毅然親赴台灣,召開和平論壇,擬落實安倍故首相的「台灣有事=日本有事」、催生謝長廷代表的「台日和平共同體」、以期達到賴清德副總統的「和平保台」為目的。

以江口理事長在日本的輩份,挑此重擔,登高一呼,無異給日本的親台勢力注入強心劑,上行下效,必能達到風行草偃的效果。本人忝為「東亞情勢研究會」唯一台灣出身的創會理事,自當義無顧地全力以赴,在此赴台之前,謹以隻字片語,為此次的台北論壇壯行。並殷盼台灣鄉親踴躍惠賜高見,預祝盛會功成圓滿。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