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美國為何突然切斷對...

【專欄】美國為何突然切斷對烏克蘭的關鍵軍援?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據GZERO Media的內容總監亞歷克斯·克里門特(Alexander Kliment)於7月3日的報導,美國本週暫停對烏克蘭的多項武器運輸,包括愛國者(Patriot)攔截導彈,這是烏克蘭空防的關鍵組成部分。此舉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在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俄羅斯對烏克蘭平民目標加大攻擊力度的背景下。美國此舉不僅影響烏克蘭的防禦能力,更反映出美國在全球軍事戰略與資源分配上的複雜考量。本文將探討美國暫停軍援的背後原因、對烏克蘭的影響,以及此舉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深遠意義。

美國軍備庫存壓力與戰略轉向

美國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67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包括500萬發子彈、300萬發155毫米砲彈及愛國者防空系統。然而,這些援助對美國軍備庫存造成顯著壓力。根據五角大樓數據,愛國者導彈每年僅生產約500枚,遠無法滿足烏克蘭與中東地區的龐大需求。尤其在近期美軍於卡達阿盧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 Air Base)對抗伊朗報復性導彈攻擊時,發射了美國軍史上最大規模的愛國者導彈攔截行動,進一步耗竭庫存。

此外,五角大樓政策負責人科爾比(Elbridge Colby)主導的庫存審查顯示,美國不僅面臨愛國者導彈短缺,連其他關鍵武器如AIM-7麻雀飛彈與毒刺(Stinger)飛彈也供不應求。科爾比作為對中國大陸強硬的鷹派人物,認為過度支持烏克蘭可能分散美國對抗大陸的戰略資源,特別是在台海潛在衝突的背景下。此一戰略轉向顯示,美國正重新評估其全球軍事優先事項。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內爾(Sean Parnell)強調,美國必須優先確保本土與海外部隊的防禦能力。這種「美國優先」的立場,反映了川普政府試圖平衡國內需求與國際承諾的複雜考量。然而,這也意味著烏克蘭在關鍵時刻可能面臨軍援斷層。

中國大陸的礦產控制與供應鏈危機

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援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關鍵礦產的供應鏈危機。愛國者導彈等先進武器的製造依賴鎵(gallium)、銻(antimony)與鍺(germanium)等稀有礦物,而大陸控制全球98%的鎵供應。2023年7月,中國大陸以報復美國對其晶片出口限制為由,禁止鎵等礦物的對美出口,導致鎵價格一周內飆升27%。這對美國國防工業造成嚴重衝擊,特別是愛國者導彈的鎵基半導體(GaN)技術,廣泛應用於雷達與導彈系統。

鎵的短缺不僅影響愛國者導彈,也威脅其他軍事裝備的生產。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2年分析,鎵供應中斷30%可能導致美國經濟損失約60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1%。大陸的礦產壟斷策略,使其能在地緣政治博弈中有效牽制美國軍事能力。專家古斯塔夫森(Marc Gustafson)指出,大陸的出口限制是美國國防工業的「未公開危機」,五角大樓難以公開討論此問題。

美國試圖通過國內投資與國際合作緩解供應鏈壓力。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已投資擴建阿肯色州工廠,計畫到2027年將愛國者PAC-3 MSE導彈年產量提升至650枚。然而,短期內仍難以彌補庫存缺口,這促使美國優先保留現有資源。

對烏克蘭戰局的直接影響

美國暫停愛國者導彈等軍援,對烏克蘭的空防能力構成嚴重威脅。俄羅斯近期對烏克蘭發動了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僅週末就發射477架無人機與60枚導彈。烏克蘭國防部表示,其中249架被擊落,226架被電子干擾失效,但若無愛國者系統,烏克蘭城市與平民將更易遭受俄羅斯導彈與無人機的攻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稱此決定為「徹底的震驚」。

儘管專家布里多(Alex Brideau)認為,暫停愛國者導彈供應對烏克蘭前線作戰影響有限,因其主要用於保護城市而非前線陣地,但若常規彈藥的供應也受限,烏克蘭的整體防禦能力將迅速惡化。愛國者系統的高成本(每枚導彈約400萬美元)使其不適合用於攔截俄羅斯廉價的伊朗製無人機,但對抗俄羅斯頻繁的彈道導彈攻擊卻不可或缺。

烏克蘭已於2023年初接收美國提供的愛國者系統,當時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表示,這使「烏克蘭的天空更加安全」。然而,當前美國的決策可能讓這份安全感迅速消退,進一步加劇烏克蘭在戰爭中的脆弱性。

地緣政治的複雜博弈

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援的決定,與川普政府的整體外交政策密切相關。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時承諾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並推動俄烏雙方達成「交易」以結束戰爭。此次暫停軍援被視為對烏克蘭的明確訊號,顯示美國可能將壓力轉向迫使烏克蘭妥協。然而,川普在最近與澤倫斯基會晤後,對烏克蘭的態度有所軟化,表示不排除提供更多愛國者系統,但強調這些系統「難以獲得」。

同時,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也加劇了資源分配的緊張。伊朗對阿盧代德基地的報復性攻擊,迫使美軍動用大量愛國者導彈,這不僅耗盡庫存,也凸顯美國在多戰線作戰中的資源限制。此外,大陸對鎵等礦物的出口限制,使美國在與大陸的科技與貿易戰中處於劣勢,這進一步促使五角大樓重新審視軍援分配。

國會內部對此決策也存在分歧。民主黨議員卡普圖(Marcy Kaptur)警告,暫停軍援將導致更多烏克蘭軍民傷亡,違背美國對盟友的承諾。然而,五角大樓強調,當前決策是為了確保美國自身的軍事準備,這反映了川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的延續。

結語

美國本週暫停對烏克蘭的關鍵軍援,背後是庫存短缺、供應鏈危機與地緣政治優先事項的綜合考量。愛國者導彈的短缺不僅源於烏克蘭與中東的激烈消耗,也受到中國大陸對鎵等關鍵礦物的出口限制影響。此舉對烏克蘭的空防能力構成直接威脅,可能加劇其在俄烏戰爭中的脆弱性,同時也反映了美國在全球戰略中的重新定位。未來,美國需在國內增產、國際合作與供應鏈多元化上採取更積極措施,以緩解當前危機並維持其全球影響力。否則,類似的軍援暫停可能成為新常態,對盟友信心與國際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