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中,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為影響各國經濟的重要因素,而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龍頭,其政策的不確定性更顯得舉足輕重。近期美國股市的劇烈波動即為一例,根據《經濟日報》報導,2025年3月10日,美國股市因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排除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的言論,引發市場恐慌,道瓊指數暴跌近900點,納斯達克指數重挫4%,整體市值蒸發超過1.7萬億美元。這種劇烈的市場反應顯示政策不確定性正導致資本快速退縮,企業與投資者信心受到重創。同時,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的研究亦顯示,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投資及經濟成長有顯著負面影響。本文將聚焦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來源與影響,並探討其短期內仍將較高的趨勢,以及若長期持續,資本投入可能延後的風險。
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多重根源

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來源之一是貿易與財政政策的多變。自2018年美中貿易摩擦升溫以來,關稅政策反覆調整使企業難以預測成本與市場前景。近期川普對關稅政策的最新表態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市場擔憂貿易戰升級可能引發經濟衰退。此外,美國國內兩黨在財政政策上的分歧,例如政府預算案與債務上限爭議,亦影響經濟主體的決策信心。
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同樣不容忽視。2019年至2020年間,聯邦儲備系統在降息與加息之間的搖擺,使市場對利率走勢預期分歧擴大。這種情況在2020年疫情初期尤為明顯,當時聯邦儲備系統快速降息並推出量化寬鬆,但隨後通膨預期的上升又進一步推高不確定性,企業因此傾向推遲投資。
全球地緣政治局勢也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相互影響。美國近年在國際上的單邊主義政策,例如退出多邊貿易協定或對盟友施壓,導致全球供應鏈不穩,反過來影響美國國內企業。這些因素交織,使不確定性短期內難以消退。
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即時衝擊
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企業投資上。當不確定性指數上升時,企業資本支出平均下降15%至20%。例如,2018年至2019年貿易戰期間,美國製造業的設備更新與擴張計劃明顯放緩。近期股市暴跌更凸顯資本退縮的趨勢,企業在市場信心低迷時更傾向觀望而非擴張。
不確定性亦波及消費者信心與市場穩定。2020年疫情期間,雖然聯邦儲備系統推出刺激措施,但消費者對收入與就業前景的擔憂仍導致消費成長放緩。2025年3月的股市暴跌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現象,投資者恐慌性拋售導致市場波動加劇,消費者信心受到衝擊。
就業市場也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當不確定性長期高企時,企業減少招聘或推遲擴張計劃,尤其影響中小企業。2020年數據表明,美國非農就業成長率在不確定性高峰期顯著低於平均水平。近期市場動盪可能進一步抑制就業復甦,顯示勞動市場的脆弱性。
長期不確定性的潛在風險
若不確定性長期持續,其影響將從短期波動轉為結構性問題。若不確定性指數持續高於平均水平10%以上,美國長期經濟成長率可能下降0.5至1個百分點。企業可能推遲研發與基礎設施投資,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打擊尤為嚴重。近期股市暴跌已顯示資本退縮的苗頭,若此趨勢持續,長期成長動能將受損。
長期不確定性可能促使企業調整全球供應鏈。例如,為規避關稅風險,部分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但此舉帶來高昂成本與效率下降,可能推高商品價格,進而加劇通膨壓力。報告預估,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未來五年可能上漲5%至10%。
長期不確定性還可能威脅金融市場穩定。不確定性高企時,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特別影響股市與外匯市場。2025年3月的市場動盪即為例證,道瓊指數單日暴跌近900點,顯示不確定性對金融穩定的深遠影響。若此情況長期化,資本外流與市場信心崩潰的風險將上升。
應對不確定性的策略與展望
面對短期內不確定性仍高的趨勢,企業與投資者需採取靈活策略。企業應加強情景分析,並保持充足現金流與多元化市場布局,以應對市場波動。投資者則可分散投資組合,關注避險資產如黃金與政府債券,以降低風險,尤其在近期股市暴跌後更需謹慎。
從長期看,降低不確定性需提升政策透明度。清晰的貨幣政策指引與穩定的財政框架至關重要。政府兩黨應加強合作,避免政治僵局,穩定市場預期,為經濟成長創造有利環境。川普政府若能明確關稅政策走向,或許能緩解市場恐慌。
在全球層面,美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降低不確定性。通過重返多邊貿易協定或與盟友協商一致的貿易規則,穩定全球供應鏈與市場預期,為國內企業與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支持。
結語
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在當前全球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近期股市暴跌顯示其短期高企的趨勢已對企業投資、消費者信心與金融市場構成挑戰。若長期持續,資本投入延後與經濟成長放緩的風險將加劇,甚至引發結構性問題。企業與投資者需靈活應對,政府則應提升政策透明度與國際合作,以穩定預期並促進成長。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美國才能在不確定性的挑戰中找到穩定前進的路徑。
※作者註:本文所提供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自行評估相關風險,並尋求專業意見。作者對於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