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結束,可是,中國對台灣敵意反而加深了,恐嚇停止ECFA經貿協定,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當然知道,目前所謂對台灣的恩惠,表面是台灣關稅獲利,但是,更深一層因素是中國對台灣中間材料需求正在擴大,代表中台貿易掛鉤的ECFA如果停止的話,台灣農業或傳產,很可能受害,但是,經濟受傷更重卻是中國方,另外,中台經貿技術脫鉤,正好給台灣貿易轉向的機會,這條貿易臍帶對台灣來說,可有可無。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院學者魏斯,最近發表一篇題為「維持現狀有何好處」,被稱為台灣大選後最有深度的檢討文章。
魏斯認為,老共靠著武力強大,綁架台灣人,威脅台灣不可以獨立建國,使台灣人不敢超越「維持現狀」紅線,此舉也綁架西方民主國家,不敢正式在國際社會組織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這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失敗。
到底主張維持現狀的台灣人,有多少?數字一直是變動狀態,根據選後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主張獨立高達45%,主張維持現狀來到36%,兩者相加,不願意被中國併吞者來到80%,主張統一只有10%,多數人認為維持現狀屬於大多數,根本是誤會。
民調數字與大選結果相當接近,如果這個數字可以接受,那麼主張獨立人口無法突破50%,這一點才是台灣的隱憂,這些人口不懼怕武力威脅,卻被歸納為維持現狀,也容易成為老共對台灣認知作戰的對象。
魏斯認為,國際社會有一個誤區,認為台灣只要不改國號,不走向法理獨立,建立新國家,老共就沒有理由掀起戰爭,台海就能和平,符合國際社會利益,因為50%的國際貿易船隻必須通過台灣海峽,只要戰爭發生,世界就無法平靜,不如說台灣海峽比台灣更重要。
事實上,維持現狀對老共並無任何約束力,在老共眼裡,不接受併吞的台灣,目前就是獨立狀態,民主自由的吸引力,很可能顛覆紅色政權,這是老共最深層的恐懼,老共用武力威逼台灣,不是因為自己強大,而是因為恐懼。
其實,老共有幾百個理由,可以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只要老共認為戰爭的付出相當微小,利益卻很大,也不會動搖自己的政權,戰爭就可能發生,包含最近媒體討論的,老共很可能五年內用武力封鎖台灣海峽,逼迫台灣投降或談判,武力封鎖,其實也是戰爭的一種類型。
如何突破老共武力封鎖台海,又是另一個議題。
國際中國問題專家知道,中共企圖併吞台灣不是為了領土擴張,而是安定國內激進愛國主義,老共從1949年建立紅色政權以來,就認定國共內戰尚未結束,打倒中華民國政權,中國才能成為正常國家,這種洗腦教育已經根深蒂固,所謂「小粉紅」就是這樣狀態的出產設定,如果讓台灣獨立成為國家,中共政權必然遭到小粉紅的反撲,紅色政權不保,洗腦式的愛國主義,本身就是雙面刀,操弄不好就會傷到自己。
面對武力威脅,台灣主張維持現狀,西方國家也同意,但是,魏斯認為,這是台灣社會以及西方國家自己限制自己,這種心態就是沙堆鴕鳥心態,若要突破現狀,轉守為攻,讓台灣可以對國際社會有更大貢獻,那麼台灣和西方國家更應該合作,主動出擊,對中國人民進行認知作戰,自由民主優勢才能凸顯,更鼓勵中國人反抗中共政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