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清零改變中國消費習...

【專欄】清零改變中國消費習慣 「活下去」成為人生目標

Date:

因為過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國國內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媒體幾乎每天都在討論,這一點,台灣的媒體似乎很少談論。

中國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冠病毒這種神秘傳染病的傳播以及中國政府採取要《積極根除這個病毒》的清零政策的緣故。在中國,據說:周圍沒有人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是沒有的,當人們目睹一種看不見的傳染病一個又一個把生命奪走的時候,人們就說:我開始就《活下去》的問題認真思考。

而且,去年11月發生所謂的“白紙運動”,人們不滿的情緒就在這個運動當中爆發開來。在政府高唱“公共”政策之下,人們的尊嚴與意志甚至權利都受到壓制,而且完全被忽視。人們對於遭受這些情況所感受到的憤怒就一點一滴地轉變成對政府的不信任。

如果你這麼說,思考敏銳的人會立即大驚小怪地說:“你這是反政府活動!”,但這並不是這次事態的重點。

一、中國人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活下去了

過去10年,中國人用自己所賺的錢來釋放他們的消費欲,這就讓他們形成了一種“權利”和“自由”的意識。當然,在外界的人看來,這對他們來說,可能只不過是一個替代品而已。他們也理解到,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第一次能夠享受到“權利”和“自由”,這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但人們卻很震驚地發現到:這些權利與自由完全不容分說地被政府的清零政策給粉碎了。

於是,在人們心中刻骨銘心所刻畫下來的是一種“不能再被政府的宣傳活動給擺佈”的反彈。當然,如果你在公開場合大聲說出來或是直接採取行動的話,很快就會被逮捕。就連善於獲取資訊的人們,也懂得這一點的。這樣的傾向在中產階級之中就非常明顯。

而且,新冠疫情以來,中產階級的客觀生活條件是發生了很顯著變化,而這就改變了中國的消費活動。

這些中產階級是2000年代出現的,他們是受過高等教育、有高收入的一代。他們接受了強調英語和資訊科技的新教育,並走上了新經濟時代的浪潮。他們結婚、組織家庭、生子、買房、買車……這就是我們最近10年來所目睹的中國急速消費的社會之基本形態。

但是,新冠病毒的嚴厲封控政策打破了這一個經濟循環。大約在同一時間,政府開始對阿里巴巴(Alibaba)和騰訊(Tencent)等IT公司實施了嚴格的監管,但這些公司支持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並成為巨大企業。而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更造成雪上加霜。外部經濟循環(政治所主導的制裁)和內部經濟循環(國內經濟和消費支出)就因為這個緣故而都陷入了混亂。

隨後,在經濟界,資本流通的循環也被打斷,這也就是房地產企業紛紛違約而無法履行債務的原因。到目前為止一直進展順利的經濟,用比喻來說,是一種把左邊轉到右邊而已經是最大極限在發展的經濟成長,但是一來到新冠時期,就產生了打擊,或是到處頻頻發生小龜裂,而這些就波及到所有的業界與整體的經濟。

而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個人經濟。就在三年前,一家風起雲湧的大型IT公司(中國所稱的“大廠”)面對這種局面,就關閉了整個部門或是放手不幹而產生了大量被裁員的人。這對於順著成長之勢而享受得意春天的中產階級來說,在現實上和心理上就對他們帶來很大的打擊。

於是,“活下去”就逐漸成為他們的目標。

二、中國人現在所經歷的“恐慌”本質

但是,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之下,要找到《願意僱用被下崗的中年工人的企業》並不是那麼容易。自用汽車雖然無可奈何地把自己的車子登記在叫車預約網站上而充當起司機來,而這在現在也變成是一個流行,但由於司機數量的迅速增加導致一些城市地區停止接受登記。這就進一步在中產階級(包括現有職業者)當中造成了一種“站在懸崖邊快掉下去的感覺”。

當然,那些擁有房子和汽車的中產階級可能比起身無一物的底層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但那些擁有良好教育、經驗和自豪感的人突然失去社會地位,這個現實就引起了他們的恐慌。

於是,人們開始收緊錢包。沒有人敢肯定地說: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但是到目前為止很有威勢的中產階級就一下子進入了要守護自己的守勢裡頭,人們不在像以前一樣消費。即使在經濟層面,消費經濟下滑的程度就造成政府跟無頭蒼蠅一樣,每天都忙著要採取措施來改善。

三、從香港看中國人消費的變化-中國遊客感受到“時代的變化”

在香港,人們可以看到中國遊客跟以前完全不同的面孔。他們大多數是20多歲到30多歲的年輕人,幾乎大多數都是情侶或是一群朋友而在城市裡閒逛,他們就夾雜在香港市民當中,在便宜的街道中的餐館吃起麵包和麵條。更重要而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情是:遊客的目的是親身體驗,比如在城鎮裡漫步、在海灘上度過時光、徒步旅行和參觀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這是一個很新鮮的發現。

有一位第一次來到香港、留著睫毛、留著長指甲的女士說:“聽說香港女性獨自徒步是很安全的。”初次訪問中國的大學生說:“我對品牌不感興趣,我想要在香港街道的店裡,吃香港頗受歡迎的《波羅油》;在風格與中國不同的香港大眾餐館中,有一對情侶問:“這個怎麼吃呢?”但是,在過去,香港經常有帶著孩子的中產階級,他們帶著名牌的購物袋逛來走逛去。

事實上,消費金額有明顯的變化。《南華早報》引用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抵達香港的1649萬遊客中,有80%來自中國大陸。但很明顯地,來自中國的遊客之人均消費已從2019年的5,990港元下降到目前的約2,198港元,這下降到了近三分之一(37%)。

四、人民造反的歷史殷鑑

現代的中國跟以前的中國不一樣。以前的中國是農業社會,當人民吃不飽時會起來造反。而現今的中國社會是一個工業社會,中國人對於共產黨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呢?我們無法斷言。但是中國人與俄國人不同的是,中國歷史上,人民常常會起義打倒衰敗的王朝,但俄國人卻是很服從的,除了俄國革命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推倒暴政的歷史。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人,相信不會像俄國人那麼服從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