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是誰撕裂台灣?

【專欄】是誰撕裂台灣?

Date:

520這一天,獲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一掃多日陰霾,意氣風發,在藍營團結會上,砲打民進黨,指責民進黨是撕裂台灣的罪魁,這項指責不只不合邏輯,更可以看出侯友宜缺乏歷史觀。

台灣族群認同的變異,400年來,是一條歷史長河造成的結果,沒有誰故意去撕裂的問題,人民有權選擇認同,如何選擇認同,以及選擇中所造成的中國人或台灣人的衝突,卻存在於此時此刻。

假設今天統治中國的共產政權是一個民主政權,或者國共內戰的「舊中國政權」已經失去台灣,台灣人被迫認同紅色中國,並接受統治,就會順理成章,一點也不衝突。造成認同障礙的外來因素,當然是中共政權問題,其次才是內戰沒有結果,美國出手保住國民黨政權,持續控制台灣,迫使台灣實施民主化,這段歷史無法倒流。

400年來,台灣最早的原住民山地族和平埔族,歷經荷蘭殖民統治,並沒有荷蘭化,真正的漢化演變來自鄭王朝統治加上清帝國統治,兩百多年來,台灣民族的認同產生很大變化,佔人口多數的平埔族被迫或自願拋棄祖先,投身變成漢人,少數硬骨原住民躲進高山,保住原住民血統。

「日本化」未及生根台灣

1895年,日清戰爭中,清帝國戰敗,割讓台灣給日本,日本雖然曾經對台灣進行「日本化」,用政治力阻擋中台貿易及人員交流往來,可惜統治台灣時間太短,「日本化」無法生根台灣,等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國民黨奉命託管台灣,威權體制加諸於台灣的「中國化運動」鋪天蓋地而來,加上長期的漢文化已經生根台灣,「中國化」也就更加容易達成。

台灣本土化運動,伴隨民主化,始於李登輝總統的智慧,這場運動的成果,今日證明確實抵擋了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命運。

很多台灣人從這場運動中,發現被掩蓋的台灣史,並走出台灣本土文學的道路,藉以區隔中國文學。

台灣人的族群認同,從此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慢慢超過認同中國人,侯友宜若指責民進黨撕裂族群,是否把李登輝列為戰犯,侯友宜應該說清楚才對。

李登輝是本土化推手

也因為認同台灣人的增加,保住台灣艱難發展出的民主,如果李登輝持續延續威權體制,教育體系告訴大家,「我們都是中國人」,在中國強大文攻武赫壓力下,台灣早就被老共併吞了,侯友宜還能選甚麼總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武力上「俄強烏弱」,只是條件之一,如果不是烏克蘭人族群認同出問題,俄羅斯也不敢大展野心。

「同文同種」,四個字,經常是侵略者送給被侵略者的迷幻藥,克里米亞本來屬於獨立後烏克蘭領土,卻有超過七成人口自認自己是俄羅斯人,2014年,俄羅斯不費一顆子彈,就把克里米亞併吞了,烏東頓巴次與盧甘斯克,也因為半數人口認同俄羅斯,下場是戰火不斷的悲劇。

反觀立陶宛,波海三小國,脫離蘇聯獨立後,立即進行消除「俄羅斯化」的行動,從文化上放棄使用俄文開始,最終可以倖免於被俄羅斯入侵。

侵略者看準族群認同的問題,積極展開認知作戰,烏克蘭和台灣,同樣受到這類「熱愛敵營」的媒體網路轟炸,紅色媒體打著言論自由口號,傳遞假訊息,故意製造言論反方向,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成為台灣心頭大患,這些媒體昧著良心,替侵略者開路,才是真正撕裂台灣社會的罪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