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改國名是台派戰略目...

【專欄】改國名是台派戰略目標─與國史館長陳儀深共勉

Date:

於2023年3月18日,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在舉辦廖文毅《台灣民本主義》中譯版的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上致詞表示,從歷史研究的態度來說,台獨既不是異端邪說,也沒有那麼神聖,它只是台灣人在歷史長河中,歷經荷蘭、明鄭、清國、日本以及戰後反共的歷史,所提出的前途選項之一。

從民主政治的觀點來看,台灣的前途是應該由所有住民來加以決定的。在蔡英文總統當選總統以後,她提出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名,而因為蔡總統的執政,所謂華獨的聲浪也跟著出現。但我個人覺得,台灣要改國名,必須將之看做是一個台派要達到目的的戰略目標,而要去了解到如何解決社會對於國名的對立,一步一步去將不認同台灣的人變成極少數。當這個情況成立時,我們就有可能實現戰略目標。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來台灣以後,帶來了大批的公務員、地主及企業家與軍人來台,他們當中會用筆的人是相當多的,而他們在媒體、教育、文化的獨占,也培養了所謂外省第二代的文化人,所以在與國民黨的抗爭當中,台灣獨立的主張人士有很多被殺、被關。而在李登輝擔任總統以後,國民黨的本土化與黑金化也就開始,而國民黨眾多的文化人就對李登輝、民進黨竭盡全力的抹黑,這也是使輿論界的少數者看起來好像居多數的情況出現。另外一個大家不太注意的是,其實國民黨對台派團體滲透非常厲害,這使得台派彼此的溝通甚至變為困難。再加上國際政治當中,中國共產黨極力打壓台灣,連美國在早期,也都顧慮兩岸會發生戰爭,表明不支持台獨(但沒有反對)。

但當美國要將中國民主化失敗之後,美中對抗的局勢已經形成,如果台灣內部不斷變化,而當國民黨的文化人居於極少數時,美國敢表態的聲音就會越大,而中國共產黨如果經濟等各方面失敗,而造成其走上多元的國家或聯邦時,我想台灣會成為國名就會成為台灣人的共識。其實國內現在的年輕人跟中國的親戚還有緊密連結的,可說幾乎已經消失。而面對現在的軍人,為了安撫他們與中國尚有血脈連結的關係,以及軍中意識形態的改變沒那麼快,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是可以使他們效忠這塊土地的。台派所欠缺的是如何好好建構理論以建立國民真正平等的多元文化主義國家,以及如何重建地方政治,讓人民真正關心地方公共事務,並讓地方的黑金消失。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對中國未來的變局加以注意、加以掌握、思考對策。

從整體來講,現在講中華民國是一個讓大家形成台灣共識的手段,等到大家都接受時,以台灣為名的國家就會形成,而且從大環境來說,目前的局勢是對於台派是越來越有利,而去形成越有利的條件是大家須要努力的,不必因為蔡英文被歸類為華獨,就在她的屋簷下縮小了自己的主張,因為兩者是會殊途同歸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