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提升駕駛人格涵養才...

【專欄】提升駕駛人格涵養才是解決交通亂象的根源

Date:

交通部公布2022年台灣交通事故數據,死亡人數達3058人,16000多人受傷;創2013年來新高,事故、死亡與受傷人數均較前年增逾4%,跟OECD國家相比,每10萬人因為交通事故死亡數字,更超過先進國家的8倍。若以每年約有3000人死於車禍,概念置換設想三千人集合在操場無辜被死亡,應是一個極為驚人的龐大的數字;甚至16000多人中或因重傷造成殘障,往後生活的問題影響的層面更為深沉?

車禍的主體是「人」不是車,因此有必要從人的人格心理層面加以探討。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肇事者從年齡別肇事率加以檢視,隨年齡層增加而遞減。也就是說年輕人是車禍死亡率最高的族群。原因是台灣駕駛執照取得容易,剛考到駕駛執照的年輕人急於上路,在心理上對於汽機車速度的控制、瞬息萬變的路況,駕駛技術未臻至成熟,車毀人亡讓人怵目驚心!

交通事故歷年死亡比較 交通部統計查詢網

因此,從駕駛的人格特質、心理現象探討台灣車禍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應是一個值得思考、研究方向。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與肇事者特性分析,以大客車、營業小客車、大貨車肇事率最高。這些職業駕駛,應該比一般駕駛無論技術、涵養要求更高,但這群駕駛對自己職業道德、責任的忽視卻是肇事的大宗。例如2016年7月19日發生於國道二號大園段的一起蓄意縱火致死案件,輿論初步認為交通意外是遊覽車設備的安全問題,到了9月檢方發佈調查報告,認定是遊覽車司機因為人格特質的關係,引起家庭糾紛、犯罪壓力等等因素,預謀自殺縱火,導致車上全員26人死亡,包括中國遼寧旅行團24人。

依此合理推論,心理情緒自我管控失調,或具有反社會心態的駕駛,開車在道路上宛如奔馳在馬路上的怪獸,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發生亡命車禍的可能。他們會怪罪A柱問題、內輪差問題,甚至撿手機、疲勞駕駛等等荒謬的理由。

2016年臺灣陸客團火燒車事故車 維基共享

因此從駕駛「人格涵養的問題」,是探討台灣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不論是職業駕駛或自用車駕駛,行車安全維繫在駕駛人格良善與否。一位優良的駕駛會有自己駕駛道德的涵養,開車技巧嫻熟、思考觀念穩重。有人開車一輩子也不會發生車禍,有人開車一出門就出車禍!優良的駕駛習慣要從小處做起,開車是一種涵養的表現。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400億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核定,一系列改革均是「以人為本」的交通改善計畫,確實是改善交通安全正確的方向,職業駕駛應有更先進的管理機制,甚至汰除素行不良駕駛,才是正道,只是,交通部長卻屈服於職業工會的壓力而僅是敷衍。

筆者行筆至此,日昨(10日)台中市北屯區一輛滿載飼料的砂石車行經大坑山區東山路段時,疑過彎時失控側翻,直接砸中壓扁同向行駛中的休旅車;只因59歲蘇姓司機可能超載,加上天雨路滑「不知警覺」失控翻覆,車上一對母子仍在醫院加護病房觀察中。駕駛的素質盡在不言中。

台灣交通事故原因當然因非只一端,除了駕駛人心態、涵養之外,在硬體上包括道路設計不良、紅綠燈太多、動線複雜等等;台灣政府一年爽收人民違規罰款達200餘億,罰單的收入至今仍用來取締違規「裝備升級」,而非「改善交通、防止事故」。罰單和傷亡人數成正比增加,結果肥了地方政府稅收與舉發單位。這種以「交通安全」為名的懲罰措施,成為交通單位對治交通事故的思考主軸,然車禍依然居高不下,每天有8.3人寶貴的生命因此「命喪道路」的亡魂,地方政府不斷提高罰款的預算,這筆錢拿得安心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陳慶坤
陳慶坤
藝術工作者。 學術專長:藝術理論、彩墨畫創作 學 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博士 著作: 2023 《福爾摩沙風中山水奇緣-台灣繪畫的理念與實踐》 2022 《福爾摩沙陌生文明的近距離接觸》 2019 《思想被宰制的福爾摩沙》 2018 《彩墨畫的理論與創作》 2014 《六朝自然山水觀的環境美學》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