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夠成為全世界的警察,當然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力很強,而其經濟力的強盛是因為美國產業與科學的發展。如果我們追根究底的話,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人具有實用主義的精神。
如果溯源去追究美國的歷史,那我們一定會在英國找到英國人是移民到美國去的。而英國人與歐陸非常不同,他們很早在近代之前,就產生了務實的科學精神,譬如培根(Francis Bacon)發明了歸納法。而在近代之始,他們更產生了與歐陸理性主義不同的經驗論。他們這種務實的精神造就了他們實用的態度,所以英國是最早經歷了清教徒革命與光榮革命的國家,並成為現代議會民主主義的先驅。
把盎格魯薩克遜人這種實用精神變成哲學思想的就是美國人。大家或許不知道,法國人因為英國人的影響,產生了啟蒙運動,而德國受到法國、英國的影響產生了以啟蒙主義為基礎的開明專制。所以,如果用心研究,其實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帶領世界發展的先鋒。同為盎格魯薩克遜人的美國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取得英國而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
最近中美對抗,許多人認為中國將會取代美國,但是中美的抗爭雖然兩敗俱傷(中國傷的可是大多了而且嚴重),而且拖累全世界,但如果中國不民主,那麼,中國就將永遠成為世界的毒瘤。如果把中國與美國做對比的話,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用偷盜的方式取得科技,但基礎科學的研究與轉換基礎科學成為科技的基礎是欠缺不全的。尤其專制主義常常因為獨裁者的錯誤判斷產生了誤導國家的政策,這在習近平身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中國雖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體質的弱點卻已一一曝光。而美國雖然受了傷,但他們實用主義的精神卻使他們用其國力來支撐世界的民主,以對抗中國要集結專制國家以合理化專制國家的作法。
因此,美國人的實用主義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本文簡單介紹把盎格魯薩克遜的實用精神加以理論化與哲學化的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柏斯
對於柏斯(Charles Sandels Peirce,1839-1914)來說,知識是對結果的預測。換句話說,《對於某個事物的知識》是指《對於某個事物能夠做什麼行動,而其結果會如何呢》的知識。舉例來說,我們說《知道冰》一事並不是知道冰,而是知道《冰一去觸碰它,會冷冷的》、《給冰加熱就會溶解》。縱然形狀與素材是冰,但如果摸起來不冷的話,這就不是冰。
換句話說,對於事物的知識可以說是對於某個事物之行動的結果的預測。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知識(概念)就是可加以檢測之物。
詹姆士與杜威
柏斯的想法是把知識和行動(行為)之結果結合在一起,而把柏斯的想法更加發展的是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詹姆士認為以某個知識為基礎而行動的結果,假如是有用的話,我們就可以說它是真理。舉例來說,相信上帝假如會幸福的話,上帝就會存在,而這樣的想法就是一種真理。詹姆士這樣的看法,就被稱為實用主義。
而杜威(John Dewey,1839-1952)更進一步倡導工具主義,也就是:知識本身沒有價值,知識對於人必須是有用的工具。人使用工具,而知識就是最有用的工具。
柏斯與可謬主義
傳統的哲學首先要找出無可懷疑的絕對確實之真理,然後再從這個真理去展開理論。但是柏斯認為所謂的真理是:科學家等人對於日常的問題,透過實驗與觀察所得到而能令人相信,並對之加以說明的知識。像這樣子得到的真理必須是能夠不斷被加以檢驗的,而不會在一開始就設定絕對確實的真理。舉例來說,我們不能夠用顯微鏡觀測原子,但是因為科學家們觀測分子、調查分子,而他們就會共有原子的知識(概念)。在這個階段,柏斯說,原子的知識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真理。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找出絕對確實的真理。假如有新的、而且能夠令人說服的新說明出現的話,那麼真理就會被更新。換句話說,真理(知識、概念)是經常會錯誤的,真理會經常透過實驗與觀測等而被加以更新。因此,真理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透過實驗與觀測等的行為而被產生出來的。因此,任何真理會因為新的真理出現而成為舊的真理,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可謬主義》,也就是《可能會犯錯的主義》。
結語
烏俄戰爭與習近平的登場,全球化時代正要轉向一個新的方向,在人類近代史上,民主的發展不斷接受挑戰,而在這次民主與獨裁的抗爭中,應可以在美國的實用主義精神當中,再一次看到民主陣營要如何去轉變世界的局面。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