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三月「瘋」媽祖是台灣每年一度媽祖進香活動的重頭戲,這種「瘋」潮,帶動台灣近年來對來自中國諸多神祇也跟著「瘋」起來,從土地公、關公、王爺公等等眾神也瘋狂;甚至台灣佛教四大山頭各擁信眾自重,宗教、民俗信仰有如水銀瀉地無所不在。
台灣宗教寺廟建築密度之高冠居世界,在臺灣3.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將近3萬3千多座寺廟,平均每1平方公里,就有1座寺廟。這樣對宗教信仰的狂熱,並沒有帶給台灣社會人性品格的提升,甚至逐漸向下沉淪的危機。若是說台灣宗教、民俗信仰已成為台灣文化的選項,正顯示台灣文明的墮落與教育的失敗。
台灣宗教寺廟建築密度全球居冠
根據媒體報導,栗縣通霄鎮拱天宮白沙屯媽祖12日起駕,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途中有超過11萬信眾跟隨。網友發現隊伍中,有一名小男童在背上掛上手寫的紙板,內容用注音寫下「希望阿祖快點醒來、平平安安」,底下還有一排大人寫的「媽祖娘娘慈悲」等語。該原PO網友在臉書社團貼出照片,也不禁直呼:「從小落實媽祖教誨!百善孝為先!」真摯孝心感動許多網友。
台灣人可能不會進一步去思考,為何「從小落實媽祖教誨」?為什麼不是學校的「教育」?「媽祖教誨」內涵是什麼?再者「百善孝為先」是理性的真理嗎?社會上要是爸媽虐童,長大這個孩子還要「孝順」嗎?「教忠教孝」是中國儒家文化與帝王政治共構下宰制人民的洗腦工具,台灣人了解多少?這種「醬缸文化」只會我們給小孩與社會、世界脫節,那位年輕媽媽帶著小孩參加這種「瘋」潮適當嗎?「希望阿祖快點醒來」是醫學的問題,是生命老化的現象,媽祖有此能耐的話,台灣就不用蓋醫院了!?
Discovery探索頻道將大甲媽遶境進香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慶典之一。台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白沙屯媽祖進香」為國定的重要民俗?媽祖信仰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台灣正是世界媽祖信仰的核心與重鎮。
眾所週知,媽祖信仰來自中國湄洲是屬於中國文化,其理至明。每年廈門大學教授與台灣各大學教授都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無不是強調兩岸共同信仰、血脈相連,媽祖救世的偉大共譜兩岸一家親的戲碼。儒家不談怪力亂神也致使中國的怪力亂神特別多。台灣文化部將媽祖信仰列為台灣文化國定的重要民俗,成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先不談中共藉廟宇文化統戰的認知作戰。豈不荒謬?
希臘神話隱含人類奮鬥的永恆過程
相較於西方,古希臘人創造神話是把神當作人類邁向理想的過程,神性被「人格化」,高居奧林帕斯山上的諸神有正義感的光明面,也有墮落勾心鬥角的黑暗面;顯示古希臘人生活所遇到的所有事件,諭示人類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進而探討人類追求理想奮鬥的永恆過程。
截然不同的中國民俗信仰,中國人善於將歷史名「人」加以神格化,顯示中國人很喜歡造神,然後將現實世界的苦難,寄望這些被「神格化的神」去追求虛幻的公平正義、保佑平安。例如寄望「包青天在世」為人民申冤;崇拜關公「關聖帝君正義」維護社會倫理。
但苦難中的中國人,五千年來,從來不會去思考為何會產生貪官污吏社會不公?也不會去思考天災人禍是從何發生?遇到社會不公不義的事情只能希望包青、關聖帝君再現;祈禱聞聲救苦救難的媽祖降臨?儒家教化從來不會、也不敢追求永恆性的公平與正義,為何?帝王政治下哪有公平、正義?
因此,在台灣逐漸邁向民主自由的現代化國家,這種廟宇民俗的信仰就顯得非常突兀的「反智」行為,當那些乩童當街起乩,真讓筆者深深感覺難過!台灣百姓請鬼拿藥單,宛如還停留在蠻荒的巫術信仰時代,不覺得可憐嗎?因為上位者的提倡、高估,風行草偃,致使它奪朱亂雅。台灣需要這種文化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