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友宜被國民黨徵召為總統候選人,但是接著下來,對侯友宜更加嚴峻的考驗就是:你的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是什麼呢?
南韓修正傳統外交手段
對於南韓來說,其最大的課題就是北韓的問題。在與中國、俄國鄰接的朝鮮半島上,韓國歷經了殖民地統治、南北分裂、韓戰等非常嚴峻的歷史,所以歷代政權就在美國、日本、中國、俄國之間持續著複雜而又微妙的平衡外交。
2022年5月,尹錫悅政權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美中對立激化、北韓加速開發核導彈的外交環境當中開始的。在文在寅的時代,南韓與美日的關係冷卻到極點,但因為烏克蘭戰爭的影響,世界走上分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甚至於無法通過對於北韓的制裁決議,這就使得韓國面臨極大的孤立感與危機感。
尹錫悅的外交政策選項與其決斷
尹錫悅為了守住自己國家的經濟與安全,他有三個選項:(1)繼續韓國傳統的外交,與美國、日本、中國、俄國保持微妙的平衡。(2)與中國、俄國接近。(3)靠近美國,使美韓同盟更加鞏固,同時強化美日韓的合作。而尹錫悅所採取的是第三條路線。
尹錫悅為什麼會很清楚的轉換路線呢?
對於南韓來說,其最大的問題如同前述,就是北韓,這只有國際社會的主要國家一起合作來因應、對處,才有可能找到解決的出口。事實上,在國際社會分裂的情況之下,中俄對於北韓是採取援助的立場,因此南韓到目前為止所展開的四面討好的外交政策,根本無法期待會產生怎麼樣的成果。
尤其,對於包括韓國在內的中規模國家來說,要用自己的力量來左右國際秩序是不可能的。各個國家為了確實帶來自己國家的和平與繁榮而能在國際社會生存,就必須以國際情勢之変化為基礎,來建構自己的外交政策。為政者或許有自己的理想與主張,但是只靠理想與主張並不能守住國民,因此,就必須採取現實主義。如果為政者把狀況的變化置於不顧,而走上墨守傳統的安逸之路,那就有可能會造成國家的滅亡。這就是尹錫悅脫離傳統外交的最根本原因。
與中國謀和有如在沙灘上建碉堡
反過來看國民黨的外交政策。國民黨的中國政策當中,最極端的就是馬英九的政策,其政策的最根本的藍圖就是掏空台灣,讓中國一步一步擷取台灣。即使像朱立倫這種與美國有來往的政治人物,也絕對不敢對中國說不,而必須像個兒皇帝一般,派夏立言去中國述職、請示,至於侯友宜所謂的大國等距外交,其實都只是仰中國臉色的外交辭令而已。台灣面臨中國的入侵,就宛如南韓面臨北朝鮮的入侵一般,這對台灣人來說,是生存的殊死戰,如果不借用合縱連橫的外交政策來建立保護台灣的生存空間,那麼就只有死路一條。國民黨認為只有國民黨執政,才有和平,那根本是把台灣的生存建立在沙灘上的碉堡一般,隨時會坍塌。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為什麼人民會漸漸唾棄國民黨,因為:即使很多人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影響,有很深的中國情結,但是自己的生命卻是比起意識形態更重要的。尹錫悅的決斷無異是打了國民黨一個巴掌,告訴國民黨不要再沉醉於《自己掩耳盜鈴式所建構出來無異於投降的外交政策》,而要看清現實,以找出對台灣生存最有利的手段,但是這可能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