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宰制台灣主體意識的...

【專欄】宰制台灣主體意識的「中華文化符碼」!

Date:

世界棒球經典賽開打,轉播單位愛爾達電視台在宣傳單秀出「台灣」名稱與「中華民國國旗」,這舉措竟然遭到主辦單位禁止將此節目單發給比賽現場的球迷;主辦在台灣,轉播單位也是台灣的媒體,報導此一賽事的,除了自由時報等少數媒體以「台灣隊」稱呼之外,大多數媒體一面倒稱主辦國的台灣隊為「中華隊」。

這種「台灣隊」與「中華隊」的論戰不是始自這次的比賽。事實上「中華台北」從1981年洛桑協議到現在,台灣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第一次以「中華台北」之名參加奧運到現在已經39年。「中華」這樣的政治文化符碼,即使台灣轉型民主自由之後依然陰魂不散籠罩著台灣!這些強制移植到台灣身上的「文化符碼」,也成為「中國」(國共兩黨)滲透台灣人心的最大破口。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標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華」表面文字意義是屬於中國文化符碼,殆無疑義。

「文化符碼」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深層結構。殖民者以消滅被殖民的語言、歷史、文化,將自我文化植入被殖民的生活之中,形塑該文化於社會、個人具有特定思考傾向、價值導向的行為。因此,當「中華文化」符碼融入、內化於台灣社會的結構,成為個人的行動規則時,被殖者言行舉止、思考模式猶如自然天成一般,而且個人通常不會意識到,且具有恆定性。經典賽宣傳單秀出「台灣」名稱與「中華民國國旗」,就目前政治現況應屬平衡,但仍然遭到禁止、抵制,其原因在此。

「中華文化」符碼深植台灣社會

中華民國殖民台灣超過半世紀,中華文化的符碼在強權政治的操控下,涵蓋三個層次:1.形而上層次的思考活動,透過教育體制輸入中國語言文字、文化思想;2.中層次的習俗制度形成人群相處、溝通互動的模式,諸如忠孝節義、清明掃墓、元宵燈會等等;3.形而下低層次的器物、文化意象,如具體可見的建築、學校、道路名稱,甚至新台幣圖案等等。當這三種層次互相指引辯證,使得中華文化符碼無所不在的充斥在社會人群生活當中,達到中華文化在台灣符碼化的「有效」效應與特色。

因此,這也就說明了「台灣隊」與「中華隊」之爭,其背後隱含的主體認同才是關鍵所在;台灣隊與中華隊都是同一批選手,但當一方積極改名「台灣隊」,就會有另一方人馬捍衛「中華隊」。「中華」政治符碼淪為政治表象的攻防,同時也突顯台灣之所以不能從「中華文化」的泥淖中跳脫出來的本質問題。

要建立主體意識必需解構文化符碼所形成的意識形態,才能逐步尋回台灣人的歷史記憶。基本上文化符碼的概念是在區辨不同文化,找出為什麼同樣的物質基礎卻衍生出不同的意涵,所以是一種文化相對主義。台灣到處充斥著「中國符碼」的文化幽靈,也就突顯台灣文化符碼的闕如。即使在政黨輪替的過程中,車輪牌文化符碼依然盤踞在台灣上空!
若是說,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促轉會」是推動「文化台獨」的黑機關(國民黨用語),那也表示民主政治的論述確實給予黨國威權體制有效的打擊;台灣能不能成為真正成熟的民主國家,除去殖民的「中華符碼」是必要條件,才有創造台灣文化的根源性論述與發展,並凝聚「台灣隊」的「台灣認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陳慶坤
陳慶坤
藝術工作者。 學術專長:藝術理論、彩墨畫創作 學 歷: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博士 著作: 2023 《福爾摩沙風中山水奇緣-台灣繪畫的理念與實踐》 2022 《福爾摩沙陌生文明的近距離接觸》 2019 《思想被宰制的福爾摩沙》 2018 《彩墨畫的理論與創作》 2014 《六朝自然山水觀的環境美學》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