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季辛吉沒有出賣台灣...

【專欄】季辛吉沒有出賣台灣

Date:

季辛吉過世,有台灣媒體替他蓋棺論定,說他「親中賣台」,把道德擺一邊,追逐現實利益,而且還摻雜了個人利益,沒資格拿諾貝爾和平獎等等。中央社英文網站引用一位學者的話說,季辛吉眼中只有大國政治,像台灣這種小國的利益皆可犧牲,「他的去世代表一個大國密室外交時代的結束」。

其實,季辛吉1971年7月密訪北京,是去解救中共的,不是去出賣台灣的。如細讀次年2月尼克森訪問中共所簽署的「上海聯合公報」,美國在法律文字上完全沒有對中共讓步,說台灣主權是你的,將來你要可以拿去。主權立場模糊,治權劃清紅線。美國未承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說「注意到」(take note)中共對台灣的立場,對此立場「不予詰難」(do not challenge)。這是美國「一中政策」的濫觴,基本精神是反對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台海現狀。

當前東亞均勢正是季辛吉及尼克森兩人所希望的,蘇聯帝國被制衡,台灣沒有送給中國,直到半個世紀以後的現在,台灣仍處在美國勢力範圍之內,是美國認定的「主要非北約盟邦」(Major Non-NATO Ally),地位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相同。

我記得1970年代的蘇聯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東歐是她的勢力範圍,華沙公約8國是由她指揮的攻守同盟,與北約對歭已久,但那時的蘇聯是兩面受敵,中蘇共分裂乃至於劍拔弩張,蘇聯2/3軍力部署在遠東,她的太平洋艦隊光是核子潛艦就有70多艘,鄂霍次克海比南中國海大得多,又深得多,藏了很多戰略潛艦,美國及日本根本很難找到。1983年還有韓航班機因誤入禁區被打下。1960年代到1980年代,整個東亞籠罩在蘇聯陰森的戰爭威脅之下,首當其衝的是中共,其次才是日本。

季辛吉在他的⟪論中國⟫回憶錄提到,1969年蘇中爆發珍寶島邊界衝突時,蘇聯駐美大使曾三番兩次到他辦公室跟他簡報蘇聯版本的衝突情況,由於珍寶島很接近蘇聯的補給中心,距離中國的補給中心反而很遠,因此美方研判,蘇聯是這衝突的侵略者,加上不到1年前蘇聯才入侵捷克,蘇聯大使主動到白宮簡報,可能是暗示蘇聯的下一步會是拔除中共的核武。

我們70年代念國際關係的人都知道,蘇聯及中共的劍拔弩張是真實的,且已達爆發戰爭的邊緣。蘇聯在蒙古的坦克部隊高達20多萬兵員,北京到處在挖防空壕,布里茲涅夫曾提社會主義國家「有限主權論」,是想動用武力把反蘇的毛澤東換下來吧。

毛澤東也反美,美國若對蘇聯說,歡迎你幫我解決這傢伙,蘇聯坦克便可能長驅直入北京,中共核彈被拔,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反蘇派被抓去莫斯科,一如他對捷克等東歐首腦的處置。此時美國若不救中共,歐亞大陸將重現大一統的共產主義帝國,東亞均勢將向克里姆林傾斜。蘇聯權力因國際原油價格翻騰,於1970年代達到高峰,1979年她還入侵了阿富汗。

然而,二次大戰以來,世界只有一個真正的霸主、一個權力均勢的「平衡者」(balancer),美國是70國盟主,濟弱抑強,維持歐、亞、中東區域均勢。美國參加二戰,不是因為珍珠港,而是因為法國淪陷,歐洲均勢失衡,美國不得不參戰以拯救英國,還有蘇聯。蘇聯權力雖然擴大,對於這樣的美國是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的。

美中關係解凍,把中共引進國際社會,是季辛吉的「制蘇」大戰略。對中共而言,美國是嚇阻蘇聯入侵的即時救兵,季辛吉來的正是時候。但是,美中關係正常化,乃至於建交的過程中,美國並沒有放棄台灣。季辛吉多次引述毛澤東的話說,「台灣問題」中國人可以等100年。毛澤東反「美帝」,反了20多年,怎可能擺下「台灣問題」與美國和好? 因為他對於蘇聯入侵真的怕了。

尼克森與季辛吉討論越南局勢/維基

國內有論者說,季辛吉開啟美中戰略對話,是為了解決越戰,這只是次要原因。北越的主要背後靠山是蘇聯及其中東歐附庸,只有莫斯科對北越有影響力。我看過美國一部講述60年代詹森政府與越戰升高的紀錄片,當時B-52在轟炸北越時,華府高層最怕的是炸到蘇聯貨輪或波蘭幫北越興建的學校,她從來不擔心會炸到中共的工兵。美國人擔心,炸到蘇聯貨輪可能導致第3次世界大戰。

季辛吉及尼克森很早就看出越戰打不下去,南越終歸要淪陷。但是他們卻拖了3年才從越南撤退,讓美軍多戰死2萬多人,越南人多死上百萬人,顯見他們處理國際政治,並不是都像對中共開放那樣果斷。他們支持推翻民選總統、屠殺左派及學生的智利軍政府,他們對巴基斯坦在孟加拉鎮壓獨立運動視若無睹,他們大舉轟炸柬埔寨,沒有肅清滲透進來的北越及越共軍隊,卻帶來了波布政權的恐怖統治。這些都是季辛吉為人詬病的「事蹟」。

季辛吉是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猶太裔美國人,他知道70多年來美國勢力就在東亞,包括台灣。這是美國打過二戰形成的,日本帝國如是你中國共產黨打敗的,東亞自然也是你的勢力。季辛吉不可能為了制衡蘇聯,平白把台灣送給中共。前者是現實政治,後者也是現實政治。

國際政治的環境,要兼顧道德與現實並不容易,我們看美國外交政策,常有不同價值之間的妥協。季辛吉縱橫國際外交圈半個世紀,訪問中國100次,是美國的「中國通」,但是他在「台灣問題」上,一點也不含糊,親中但不賣台。若是要蓋棺論定,還是褒貶互見吧。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鄭良瑩
鄭良瑩
曾任記者、編譯,派駐俄羅斯10年,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