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業」,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應對方法是「創業」。你在開玩笑嗎?不是,且來聽聽道理何在!
「我師業了」,臺灣大學人畢業典禮請來NVIDIA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演講,固然引動大學畢業生向科技產業就業風潮,臺灣師範大學生直接將「畢業方磚」組成「我師業了」,雙關的殘酷現實讓校友們哭笑不得,也激起社會廣泛的議論。
創業價值,磨練試煉
一群年過六十的好友,跨美、歐、日、陸、港、星,在台北的生日聚會。他們都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或是高階經理人。從台北捷運民眾走路的步調,談到房價、低薪和就業。大家的共識是,年輕時,或在大學時就創業,即使創業不是那麼容易成功,但從中磨練的毅力,一輩子受用,而逼得他深入去了解產業、企業和管理特色的經驗,也讓他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當高階經理人。
成功真的不會是憑白從天上掉下來,在今日的科技時代一樣如此。一位在世界電腦材料科技產業佔領先地位的企業家說:「我從創業開始,無論開設立那些海外產銷基地,在沒有正式開張之前,不是睡在工廠,就是在公司打地舖。」此話一出,衆友一笑。原來,大家都有這麼的「願力」。
「願力」是甚麼?也像慈濟的證嚴上人說的甘願受、歡喜做。一切事,再苦、再難,有了願景、價值和意義,就會甘願受、歡喜做。
磨練有用,試煉更好
練和煉有啥不同,一個是絲,一個是火,當然有程度和層次上的不同。磨練,只是勞其筋骨;試煉,還要苦其心志。所謂,行大於言。理論可以講一籮筐,大話可以說滿嘴;然而,如果不做,不身體力行,深入細節,正如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講的「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一位旅美女企業家說:「企業的法律、財務和會計裡,存在著太多可能可以,又可能不可以的模糊空間。除非你是別人的大客戶,不然他們很難用心替你想。只有靠自己細心去發現、核對,找出可行方法。」做幾次後,心領神會,就是自己的了。粗心,不是大器,是木桶裡的漏洞。
年輕時在一跨國企業當董事長特助。董事長說:「律師和會計師是給你用的。對於問題、差異和目標,你要比他們更清楚,至少要有能力和他們對話,問對問題,找出解方。不是徒言尊重專業,放手不管,不知輕重。」
家長要學,不能媽寶
我們常做跨世代的家庭聚會,發現第二代企業經營、應對進退都很好,主因之一是,企業家自己身體力行,做孩子榜樣;主因之二是,他們敢在孩子長大之後,就敢嚴格要求孩子應該開始自立更生。
「我送孩子到海外求學,替他付完學費、住宿費,留給他兩個月的生活費,告訴孩子,你長大了,應該去打工養活自己。」旅美企業家說:「我看過太多的大陸留學生,經常一個月花上两萬美金。這不是愛孩子,這會害孩子一生。」
別讓孩子,淪為獵物
黃仁勳在台大畢業致站上有句經典:用跑的,不要再走的,努力練就謀生的本領;否則,就會淪為別人的獵物。誰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的獵物呢?
趁著年輕,勇敢地走向創業的試煉吧!那是一場火煉,但年輕的本錢是倒下就可立即爬起來,那怕摔跤也不會傷到筋骨。
「我師業了」,很苦,但失業不是绝人之路。創業吧!設下可容忍的風險底線,想方法試試吧!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