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失去先機的豈只「雙...

【專欄】失去先機的豈只「雙重承認」?

Date:

一般人認定蔣政權失去先機的是拒絕「雙重承認」,事實上還有更嚴重的是拒絕留在聯合國,因為他們在殖民統治台灣。

台灣的媒體都報導我國於二十六日和宏都拉斯斷交,事實上是中華民國被對方丟棄,基於這個事件,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我國「不接受雙重承認」政策已經轉變,只要有國家希望與台灣強化關係,「我們都不排除」,對此說詞民進黨基隆市議員張之豪表示,現在就是台灣外交邁向國際積極進攻的時刻,我們需要更多外交戰將,為台灣攻城掠地,我們這個世代,已經準備好了。張之豪在臉書貼文表示,雙重承認將是蔡英文政府任內,台灣重返國際外交,最重要、最關鍵的一步,這也將改寫台灣的國運,他認為外交部長吳釗燮講得很含蓄,但基本上這就是在宣示,「漢賊不兩立」終於壽終正寢。

或許是張之豪太年輕的緣故,不清楚早期發生的事件,哪來「雙重承認」的機會?以前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佔優勢,是佔劣勢的中共在奮戰,任何國家只要承認中共,蔣政權就宣告斷交,後來豬羊變色,中共在國際社會佔優勢,也如法炮製,所以沒有機會雙重承認,除非兩岸政權捲入國際戰爭,中共的優勢崩解,才有機會雙重承認。

蔣政權拒絕留在聯合國

被蔣政權排除掉的先機還有比「雙重承認」更嚴重的就是拒絕留在聯合國,當初蔣政權被趕出聯合國前,美國建議蔣政權改個國名,繼續留在聯合國,蔣政權嚴拒,若台灣改個國名留在聯合國,就會像東、西德,南、北韓一樣,台灣就不必被趕出國際組織,扮演國際孤兒。

一般人認為蔣介石不願意改國名繼續留在聯合國乃基於「一個中國」政策,錯!南、北韓雙方都主張要統一,但雙方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東、西德都加入聯合國,結果還是統一,顯然的,蔣政權拒絕留在聯合國,與統一的目標完全無關。再說三國年代,當曹家簒漢時,劉備並沒有為了統一大業而放棄建國,反而積極稱帝並準備北伐,顯然的,建國絕不會妨礙統一。

劉備就是建國,才能打下北伐的基礎,若沒有稱帝,恐怕敗亡得更快。既然建國並不妨礙統一,那蔣政權為何拒絕留在聯合國?使台灣變成國際孤兒,當初若留在聯合國,台灣的命運比現在好得很多,先求生存,照樣可圖統一,就是拒絕留在聯合國,台灣才面臨被併吞的危機。蔣政權不願意留在聯合國,乃有其特殊的原因。

殖民者絕不讓殖民地變成國家

任何政權在推展殖民統治時,最積極要面對的就是不能讓殖民地變成一個國家。當年蔣政權就是在台灣推展殖民統治,又不承認殖民統治,告訴台灣人大家都是中國人,更要命的是將民主憲政掛在嘴巴,若是留在聯合國,更實施民主政治,殖民地很自然的變成一個國家,他們殖民統治台灣的心態已誤了台灣的前途。

在台灣號稱統派人士,並非真正希望活在中共的統治下,更不可能期待兩岸統一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可是他們還繼續幻想殖民統治台灣,只好藉中共的氣勢來圓其幻想。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陳茂雄
陳茂雄
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曾任:考試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台電公司核能工程師。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
學術著作、國際期刊四十多篇。
著有:黑卒食過河、俯仰斯土、一個中國 兩個台灣...等10餘本著作。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