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櫻琴(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陳洲任(國際信任機器ITM公司執行長)
在藝術領域中,著作權的爭議和作品的原創性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台北寒舍艾美酒店的展示廳有來自中國四川的畫家葉永青(Ye YongQing,1958-)多幅壓克力畫布作,特別引起注意。
在今(2023)年9月間葉永青被告侵權的官司宣判後,成為國際藝術圈和兩岸智慧財產法律界議論話題之一。
我們討論新科技鑑定如何防偽,新創公司國際信任機器(ITM;International Trust Machines)執行長陳洲任在今年藝術博覽會展示IT區塊鏈的功效,可利用數位憑證判別。畫廊協會也籌組平台擔任第三方公正單位,讓自願上鏈的藝術品有防偽認證的功能。
隨著技術的進步,AI光學辨識結合區塊鏈技術現已成為保護藝術品著作權的關鍵。例如比利時藝術家Christian Silvain(1950-)對中國葉永青提起侵害著作權訴訟,過程中藝術鑑定和真偽證據的專業更為重要。
依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判決,Silvain勝訴,葉永青共有122件作品被認定抄襲。這起官司對原創藝術家是一大勝利。法院判決葉永青應在《環球時報》上向Silvain公開道歉,並支付創紀錄的65萬歐元的賠償金。
這起案件判決後的抄襲責任歸屬,對兩岸的畫作市場產生不小影響;甚至一些財團或個人在流通或拍賣取得的藝術作品,大家人心惶惶,怕受到欺騙。
此一現象揭示了藝術品市場中存在的黑洞,各界也迫切提出各種解方,防止藝術作品的抄襲和作假。在這樣的背景下,AI和區塊鏈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2023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台灣業者展示了如何通過這些技術為藝術作品建立數位憑證,以確保其真實性。這項技術通過數位顯微鏡掃描畫作,分析圖案、紋理和筆觸等細節,AI模型進而產生該畫作的獨一無二的「指紋」。這些數據被保存在區塊鏈上,形成一個不可更改的記錄,並可以在後續交易之後透過光學技術進行微觀對比,進而確定畫作的真實性,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性以及透明度。
ITM在區塊鏈應用有若干實績,雖然區塊鏈上鏈屬自願,也須有成本支出,並非絕對完美的解決方案,但確實為當前藝術品市場中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透過區塊鏈,即使是沒有信任基礎的交易雙方也能夠放心交易,因為數位憑證的保障消除了交易中的不信任因素。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將會越來越緊密。AI加上區塊鏈技術在藝術著作權保護上的應用,不僅為藝術家們帶來了實質的保障,也為藝術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潛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