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台積電赴美設廠遭到許多扭曲。企業跨國投資牽涉許多複雜因素,要說清楚並不容易。我的專長之一是個案教學。在這篇貼文,我要用玻璃工坊當個案,分析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決定。
在歐美各國旅遊,我多次被帶去參觀玻璃工坊。昨天我們加入一個旅遊團,首站就是一家玻璃工坊,產品是具有墨西哥風格的玻璃藝品(如主圖)。
玻璃工坊的老闆來自委內瑞拉,帶了技術與資金來到墨西哥創業,製作玻璃藝品賣給觀光客。玻璃工坊的規模不大,只有老闆與三位在地工人(附圖二)。
我們參觀了玻璃藝品的完整製作過程。三位工人負責藝品外型的捏造(附圖三),最後的收尾細節再由老闆親自動手(附圖四)。根據我的了解,藝品花樣的設計與玻璃原料的調製也是由老闆負責。
表演現場還有另一位關鍵人物,也就是會講英文的導遊(附圖五)。雖然表演免費,但遊客可給小費。玻璃藝品製作表演結束後,我們被帶到成品的展示間,自由決定是否購買(附圖六)。
針對這個商業個案的分析,我要回答幾個關鍵問題:
一、為何各國的觀光景點常見玻璃藝品的工坊?
國外旅遊屬高價消費,可讓當事人吹噓多年。在觀光地點購買有異國風味的玻璃藝品,可當作吹噓國外旅遊的證據。
二、為何玻璃藝品不能進口,一定要在地製作?
玻璃藝品是易碎品,遠距離運輸成本高,又容易造成損害。在地製造的玻璃藝品還可凸顯在地特色,增加對觀光客的賣點。
三、為何玻璃工坊常有外國老闆與在地工人?
專精玻璃藝品製造的人未必住在觀光景點;住在觀光景點的人未必專精玻璃藝品製造。擁有技術的人可到觀光景點設立工坊,並僱用在地工人協助。
四、為何外國老闆不怕在地工人偷竊製作技術?
外國老闆可將製程分段,交給不同的工人負責,自己掌控最具關鍵性的技術。就算在地工人學會整個製程,也未必有自立門戶的資金與人脈。
將上述四個問題稍加修改,也可用來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決策:
一、為何美國要有台積電的高階晶片製造工廠?
台積電的高階晶片銷售以美國最大量,客戶包括國防單位、研發機構、與科技行業。高階晶片的供給攸關國家安全與商業運作。
二、為何台積電不能出口晶片,一定要在地生產?
台積電出口晶片並無運輸的困難。問題是,台積電若要將產能全部放在台灣,遲早會面臨生產資源不足,包括土地、供水、供電、與人力的短缺。
三、為何台積電一定要到美國投資設廠?
台積電擁有高級晶片的製造技術,美國擁有台灣短缺的生產資源。台灣有供給,但無需求;美國有需求,卻無供給。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設廠是皆大歡喜的決策。
四、為何台積電不怕美國企業偷竊製程技術?
雖然台積電在美設廠,製程科技仍在公司內部,並沒有外流。在地員工只接觸一小部分的製程,就算被同業挖角也無法帶走完整的科技。
不論玻璃藝品或高階晶片,都有在地生產的必要。然而玻璃藝品與高階晶片畢竟是不同的產品,跨國佈局的挑戰也不同。
高階晶片的複雜度遠高於玻璃藝品,在地製造的風險性也較高。所幸高階晶片是有實質的用途,市場需求遠比只有紀念價值的玻璃藝品更為穩定。
晶片的製程科技複雜,而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反過來說,玻璃藝品的製作技術簡單,而且已臻成熟。換句話說,前者遭竊的機率遠低於後者。
玻璃製造始於四千年前的中東,當時的埃及皇室列管所有工匠,確保工藝不會流失。玻璃吹氣技術興起後,當時的羅馬帝國也禁止工匠搬遷。
如同四千年前的玻璃工藝,台積電的高階晶片製程終將四處流傳。台積電赴美設廠是科技流傳的必經過程,應該謹慎執行,但無需阻擋,也無法阻擋。
我是個熱愛學術的人,可以渡假兼工作,把玻璃工坊的參觀當成個案分析,套用在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決策。希望這篇文有助於破解外界的扭曲言論。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