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台灣民主的隱形危機...

【專欄】台灣民主的隱形危機

Date:

 

文/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國民黨近年高舉「戰獨裁」旗幟,宣稱要捍衛民主、阻斷滲透並團結人民做堂堂正正的台灣人。然而其領袖頻繁與中共高層會面,卻讓這一承諾蒙上陰影,引發台灣社會廣泛爭議。當政黨放棄理性論述,轉而製造外部敵人以凝聚支持;當支持者失去批判思考,盲目追隨領導者的口號,這樣的行為不僅背離民主精神,更可能成為威脅台灣主權與自由的隱形危機。

國民黨的行動與其口號形成顯著矛盾。2024年4月26日,傅崐萁率領16名國民黨立委訪問中國,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王滬寧會面,強調「一個中國」與「1992共識」。2025年4月17日,洪秀柱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談,三天後,連勝文亦與宋濤會面。這些舉動與「戰獨裁」的口號背道而馳,因為中共以專制統治著稱,壓制言論自由、打壓異見,並對台灣施加軍事與外交壓力。

國民黨領袖與中共高層的互動,難免被視為對專制政權的間接認可。國民黨辯稱這些會面基於「1992共識」,旨在促進台海和平,但中共的統戰策略長期以來被指試圖干預台灣政治與社會。這樣的互動非但未能「阻斷滲透」,反而可能為外部勢力影響台灣民主開啟方便之門。這一矛盾讓「捍衛民主」的承諾顯得空洞,也讓民眾質疑國民黨的行動究竟在維護誰的利益。

政黨製造敵人以掩蓋內部矛盾成為常見策略。當理性論述能力不足時,國民黨傾向於將「戰獨裁」框架為對抗「台獨」或執政黨,卻忽略與中共的互動可能削弱台灣的國際地位與自主性。這種策略或許能在短期內團結支持者,但長期而言卻模糊了民主與專制的界線,損害台灣社會的凝聚力。

更令人憂心的是支持者的角色。當民眾放棄批判思考,僅憑政黨的和平修辭便全盤接受,便可能在無意中成為災難的推手。國民黨的支持者或許相信這些會面是為了經濟合作或和平對話,但若不審視其對台灣主權與民主的潛在影響,這種盲從可能讓台灣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捍衛自由的根基。

透明與問責是解決這一危機的出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複雜且敏感,國民黨的行動必須經得起公眾檢驗。國民黨應公開說明這些會面的具體內容與目的,並證明其行動不違背民主原則。與此同時,台灣人民應保持批判思考,審視政黨的行為是否真正符合「堂堂正正的台灣人」理念。民主的堡壘仰賴每個人的理性和勇氣。

當政黨選擇製造敵人而非展開理性對話,當支持者放棄質疑而淪為附和者,民主的裂痕便會悄然擴大。國民黨的矛盾行動提醒我們,真正的團結來自對民主的堅守,而非對專制的妥協。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楊聰榮
楊聰榮
跨領域研究學者,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分別研習過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考察學習亞洲國家及歐洲的語言及文化,致力於發展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政策實踐,發展台灣人的新世界觀,從亞洲及歐洲各國的角度看台灣,再從台灣與這些國家的關係的角度看世界。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