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二七部隊烏牛欄之戰...

【專欄】二七部隊烏牛欄之戰

Date:

圖:施並錫(97x130cm油畫)
文:陳彥斌、施並錫

二七部隊是1947年228事件發生時,一些反KMT的臺灣人,如:楊克煌、鍾逸人、蔡鐵城,黃信卿,古瑞雪、謝雪紅、黃金島等,在臺中成立的民兵組織,係當年規模最大,維持最久的反抗勢力。

【 不能忘記的烏牛欄戰役】

「今天清晨,建超和小碧各乘一部機車,從台中騎到埔里,車程約50公里。為的是紀念75年前今天(3/16),二七部隊與國府廿一師的烏牛欄戰役。

兩人一定要帶的,是飯丸。因為二七部隊弟兄當時正要蒸熱飯丸當早餐,廿一師即抵烏牛欄。守在烏牛欄吊橋北岸的突擊隊長陳明忠這方先發現,對空鳴起敵人來犯的警示槍聲。守在吊橋南岸的警備隊長黃金島,馬上放棄蒸熱中的飯丸,帶著弟兄埋伏吊橋前端邊坡,個個捧著手榴彈準備痛擊廿一師先遣部隊。

因鳴槍是北岸發出,廿一師指揮官誤判情勢,以為二七部隊只駐守北岸,不知南岸的埋伏好整以暇,俟廿一師前鋒隊伍至邊坡下方道路時,黃金島率先丟下第一顆手榴彈,命中行進中隊伍爆炸,弟兄也跟著投擲,造成廿一師慘重傷亡。

我們訪問遠觀這場戰役的見證者,他們說這一擊,傷亡多少不知道?但廿一師槍戰還擊中,有部卡車往後駛,車斗上都是橫躺的傷亡官兵。當然是要退到後方救治、處理。

已故的台中教育大學教授洪敏麟曾說,他查文獻是造成十一死九傷。可惜洪教授已往生,而我們至今還查不到相關文獻。

戰火拉開後,廿一師憑籍兵力優勢、武器精良,尤其是連發機關槍猛烈掃射。激戰到中午,吊橋南岸三十幾位、北岸近二十位的民軍,逐漸屈居下風。且二七部隊弟兄是餓著肚子打仗,在彈盡援絕下,黃金島衝過烏牛欄吊橋,奔往指揮部的武德殿求援,發現武德殿也僅剩十幾位弟兄。再奔回戰場後,廿一師已兵源充沛的包圍南岸陣地。他決定率隊突圍。

北岸的突擊隊長陳明忠,也覺悟事不可為,決定撤退,此時約下午四點。陳明忠起身時,被一顆子彈從胸前劃過,鮮血淋漓,好在僅皮肉之傷,為他在這場台灣人的聖戰中,留下永恆印記。

黃金島帶著弟兄英勇突圍,確知有四位在突圍中戰死,逃至目前暨南大學附近時,教導弟兄就地埋槍,脫下戰服,分頭逃離。

民軍在戰役中死傷多少?不得而知。當地人隔天共發現六具屍體,其中一具疑似當地人爬上樹看熱鬧,被槍彈打中。打贏的廿一師清理戰場,當然將他們亡者運走處理。而民軍確切傷亡數字,根本都不知道,只知六具屍體是由埔里清潔隊運走,埋在那裡?什麼名字?都不知道。事後也沒有家人前來認屍。

這場混戰,除了民軍戰死多少?成功逃出多少?沒有具體數字外,是否有民軍被俘虜也不知?三十幾年前,我曾聽埔里人說,被俘虜的民軍命運非常悽慘,一個一個被綁在樹幹上,廿一師用槍尾刀,逐一刺殺,一刀未死的,再刺一刀,個個慘叫、哀嚎而亡。」

本畫作得以順利完成,除了感謝李筱峰教授外,也非常感激臺中的陳彥斌先生。博愛謂之仁;行而宜之之謂義。上述李、陳兩君有仁有義,行博愛於臺灣。兩君必將是臺灣的「仁」人志士,但絕對不會是(為各種理由幫助外來政權攻打同胞的)「義」民。

於文末,特別感謝彥斌兄親自到烏牛欄現場,為我解說當年的戰況,使我得以有著清晰並符合史實的意象產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施並錫
施並錫
出生於彰化鹿港,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紐約大學藝研所,曾任中華民國油畫協會監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高雄縣文化局局長等職。在學界、藝術界頗為活躍。對藝術工作的許諾是:畫遍臺灣的人、事、物,並從中發現純樸的真、善、美。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