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年來,在世界上,雙邊關係發展最迅速的就是美印關係。印度總理莫迪於6月21日進行了他就任以來的第8次訪美(這是自拜登政府上台以後的第2次)。想要從兩國的接近去獲得利益的不僅僅只是印度而已,美國也同樣想要獲得利益。印度已經被認為在人口上是超過了中國,雖然其經濟規模還不及中國,但其成長速度則是超越了中國。
印度是維持區域和平關鍵國
對於美國來說,印度是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包括其武器的出售在內。
除了上述所說的利益之外,對於美國來說,還有其他重大國家利益是與印度密切連結在一起的。中國現在日益強化其霸權主義,而俄羅斯則加深了與中國的合作與協調關係,因此在牽制中國與俄羅斯方面,美國希望能夠有一個友好的國家可以為其提供支援。印度對西方民主國家來說,是一個友好國家,但更重要的是,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爭鬥以及在未來世界秩序之爭鬥當中,印度是一個掌握關鍵的「浮動之國」。對於美國來說,避免印度倒向俄羅斯和中國的陣營過去,是至關重要的。
印度是美國值得信賴的夥伴
美國所追求的目標是透過《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合作夥伴國家的Friend Shoring (中文譯為友案外包)》,去實現供應鏈的強化。從這個立場來看,印度是「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如此加以表示。
美國對於「在地緣政治上與安全保障上具有風險的國家」,是想要避開與他們進行貿易,而想要加深與像印度這樣的國家能夠在經濟上進行彼此之間的統合。葉倫就像這樣子說道。
美國與印度關係複雜的原因
對於維持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穩定,印度也是至關重要的。自中印雙方的軍隊在邊境有爭議的地方發生衝突以來,彼此的對峙已經進入第四年。印度譴責中國的擴張政策,因此,印度會成為遏阻中國對台灣入侵的一個抑制力量。 不過,對於西方來說,是有出現聲音對於《美國想要強化與印度的戰略關係》一事加以質疑的。人們所擔心的是:印度一直以來都標榜戰略上的自立。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之下,印度一方面強化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但同時,也與俄羅斯維持著從以前就存在的緊密關係。
但是,《印度與美國的關係》和《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似乎可以說是剛好相反的。印度與美國在《載人太空飛行(manned space flight)》和《半導體供應鏈》等的領域上面,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相對地,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則是大致僅限於軍事和能源的相關領域方面。
印度對中俄的關係有其獨自的看法
儘管如此,印度並沒有加入西方這一邊而對於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採取強硬的立場。這是因為印度將俄羅斯看做是對抗中國的勢力。
印度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並不必然是盟友的關係。換句話說,印度認為中俄本來是應該成為對抗關係的國家,但卻因為美國的關係而不得不彼此聯手。目前中俄的合作,對於印度來說,只能說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障礙。
印度對美國作法不認同之處
此外,也有幾個地方是印度認為《美國有威脅到印度在安全保障上的利益》。美國對於緬甸和伊朗主張維持制裁的同時,但對於巴基斯坦在平時進行大規模的逮捕和與實施酷刑的狀況卻給與姑息,印度對於美國的這種作法是有異議的。
美國並不習慣於被其盟友加以頂撞。自從冷戰以來,美國一直把自己定位為是處於「樞紐」的地位,而與盟國建立起《分別簽署雙邊條約的「軸心與輻輪」的同盟體系》。對此,印度不接受這樣的做法。
只要中國繼續霸權主義,美印關係就會持續
正如白宮的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所承認的一般,印度擁有「獨特的戰略特徵」,同時他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他希望成為一個不依賴於其他國家的強國」。坎貝爾就表示說:印度不可能是美國的附庸國,相反地,倒不如應該說印度是會「成為一個新的大國」。
的確可以這麼說,將美印關係加以結合的理由是基於:雙方共同的戰略利益,以及維護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秩序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強迫。只要中國繼續貫徹現有的路線,那麼,美印關係也將持續下去。
註:Friend Shoring這個概念是在2016年左右,以中國和美國之間所產生的貿易摩擦為背景,美國以保障自己國家的經濟安全保障為目的而開始的供應鏈強化體制。由於更加重視與同盟國的安全與能夠信賴的關係,這種Friend Shoring 的發展趨勢就漸漸擴大。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