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欄】中國論視角所缺少的...

【專欄】中國論視角所缺少的《共產黨基層論》

Date:

因為習近平的清零政策與中國經濟的衰退,有很多人都預言中國會產生變化,而自從中國共產黨建國以後,有關《中國崩潰論》在許多地方也都流行過,這些中國崩潰論其實都有著能夠說服人們的理由,不過,這些理論大概也沒有辦法很精確地預測到未來,尤其對於台灣人來說,讓中國走上民主,或是由幾個民主國家去組成邦聯或聯邦,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是儘管習近平有很多暴走的地方,可是他的政權似乎還沒有出現完全崩潰的徵兆,這似乎告訴我們,目前對中國的了解主要以宏觀論者居多,而從微觀論的角度研究中國的似乎較不多。

大部分中國論少了一大塊

其實,中國上層的政治鬥爭一直是許多人觀察的重點,可是人們就似乎忘記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一群《具有共同意識型態的一群龐大的黨員》來進行控制、統治的是1949年以後才有的。

其實控制現代中國的,不只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相對地,其一般的基層組與一般黨員幾乎都不被當作討論對象,這或許是許多中國論的最大盲點。

中國社會的基層

其實,中國社會的末端、職場與地方是有著各種自治組織與會議團體、合議體等等。而和這些自治組織具有密切關聯,並具有重叠的角色與功能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基層黨組織。這樣作法的一個好處是中國政府可以省去統合社會底層的勞力、時間與經費,而這些也是掌握社會底層的現狀與問題之耳目,並且是在社會底層進行改革的左右手。

(一)中共式統治的巧妙處

中國式統治系統的厲害的地方似乎就是把《從草根與現場由下而上的機制》與《一黨專制獨裁》加以巧妙結合。

中國在大學中有共產黨的組織,有不少的學生為了入黨而進行各種學習與活動。外國人如果在中國生活、被中國人雇用,那麼在職場等地方,一定有機會跟共產黨的基層組織與基層幹部乃至一般黨員接觸。

(二)中共的黨組織與黨員及入黨

在中國共產黨中最重要的組織是基層的《黨支部》。一個黨支部是由不到50個人的成員所組成的小組織。在2021年的階段,有434.2萬的黨支部存在著。

中國的組織大致可分為中央、地方、基層。所為《基層》是指地方與職場等社會末端的部分,這個基層就相當於我們說的《草根》、《現地》的意義,中共的強其實是在於:它在這些地方扎根。

2021年末,中共黨員有9671.2萬,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幾乎所有的黨員都不是政治人物或官僚,而是農家、薪水階級、工廠工人、老師、退休人員、學生等等。一般的中共黨員幾乎都從屬於設置在鄉村、都市的社區、企業、軍隊、學校等等的《黨支部》。中共的黨支部,與設置在地方的來比,其實設置在職場的比較多,屬於村與社區的黨支部的屬於少數,許多的黨員是屬於職場的黨支部。

希望入黨者,大學生等年輕人是中心,而其入黨動機則是各式各樣,有純粹對於黨的活動具有興趣者,有些則是認為入黨對就職於國營事業有利。也有不少的情況是透過學校內的黨的活動與其他系的學生交流,而想找到愛人與朋友的。也有在職場中,由基層幹部來勸誘活躍的模範員工入黨的例子。討厭中共之勸誘的知識分子與中產階級也是不少的。

一般黨員所做的志工活動

想要入黨的人會花幾年的時間在大學與職場的黨支部進行培訓與接受審查。在這個過程當中所被重視的是:平日的學習態度與工作態度、協調性與溝通能力等方面是否可成為周圍者的模範,這些的審查會超越政治的知識、思想、態度,當然這些也是審查的對象。

一般黨員在黨支部究竟做甚麼呢?那就是定期集會、讀書與對談,更且做志工活動。黨支部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功能。政治思想因為領導人更替時會被更新,黨的規約屢屢會被修正,所以入黨後,必須持續學習。這不只限於年輕黨員,即使是中高年的黨員也必須學習新的知識與思想。

而且特別在企業內的黨組織,不只是政治思想,有關經濟知識與事業活動有關的必要技術知識等,也要學習。這和在業務時間時所進行的員工教育是分開的。國有電力公司與國家電力系統的一般黨員,在一個月要接受六個小時以上的學習,每年要提出兩篇報告。更且,每年要接受被稱為《黨課》的集中授課。

志工活動在黨的規約當中,並沒有被加以義務化,但幾乎所有的基層黨組織似乎都有志工活動,而且不曾做過志工活動的中共黨員幾乎不存在。

當然中共黨員的志工活動是可以預期會提高社會對於黨與黨員的信賴,但這恐怕只是附帶的效果,志工活動被視為是《黨組織》的建設活動。因為其所重視的是:透過志工活動,提高黨員的意識與協調性,謀求組織的團結,亦即,共產黨重視這種教育與訓練的效果。除了災害時的志工活動以外,也有在公共空間做打掃的這種志工活動。

基層組織吸收國民的不滿

《黨支部》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黨支部是在社會的底層與非黨員交往的最前線組織。黨支部對於非黨員的一般人就擔當說明、說服《黨的方針與政策》的宣傳工作。

中共的宣傳不只是對媒體的控制與政府系統的媒體做洗腦式的報導而已,也是對於他人傳遞資訊,並進行說服,但是由接受教育訓練而被組織起來的活生生的人來做說明與說服則受到更大的重視。

中共的基層組織用這種的方法來吸收意見。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當中,不只是黨員互相交流,黨員與非黨員也進行交流。不過,與其這樣說,不如說是,黨員不得不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與他人交流,換句話說,在職場中聽抱怨與在附近所聽到的閒聊這樣的交流,是中國的基層組織掌握問題的一個方法。

中國的社會問題,例如十幾年前被注意到的食安問題、從2010年中葉,嚴重化的大氣污染問題與升學過度競爭問題與住宅困難問題,或是最近受到注目的社群電玩管制等的問題,其最初被發現、並被討論是在一般生活者的抱怨當中,而不是黨中央的幹部與政府及媒體在與現地生活民眾的意向無關所任意炒作起來的。

結論

當然,中共開放以後的經濟已經開始衰退,這個時候的地方社會會怎麼變化呢?是有待觀察的重點。辛亥革命的爆發是清廷的新軍所引爆的,並引起各省的獨立。中國革命是否會爆發,這與共產黨內部的矛盾絕對有關的。正因此,從微觀立場觀看中國的變化,對於台灣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