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3日有一場由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的「台灣水再生利用政策推動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於台北世貿中心一館2樓第2會議室(台北市信義路5段5號),邀請了來自以色列Mekorot-Israel Company/ Director of Watech Division/Yaniv Bertele、荷蘭Kiwa資深研究員Danny Harmsen、香港商威利雅水務亞洲太平洋有限公司台灣區董事Eloi Joel Ciceron,日沛柔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深顧問高橋健一,以及加拿大水資源局Dr, C.P Hwang一起出席,場面可謂龐大又隆重。
這是一場極為龐大,悠關全球囑目水資源問題,且又極為難得廣邀了數位享譽國際,頗負盛名的國際水資源專家齊聚於「中華民國」台灣」的研討會,可謂盛況空前,遺憾的是,會議進行中,來自加拿大水資源局的Dr. C.P Hwang向台灣水利署長陳伸賢提問,署長是否知道暴風雨下水道(Storm sewer)?想不到署長答說:沒聽過,引起全場與會各國人士有點訝異!這也難怪,陳伸賢學的是土木工程,掌管水利非他的專業領域,所以、政府的酬庸,很難發揮其專長。
按文明先進國家,無論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一定設置專責的人事部門(Personnel Department),無論地方政府,或是中央政府,任何一個單位想要聘僱各種專業背景人員時,都必需將擬聘僱人員的、性別、年齡、專長、學歷背景,填寫清楚,送交人事部門,由人事部負責尋覓合適對像,非欠缺人手單位可以自行尋找適合對像,以避免有部門主管,或是任何人循私,才能適才適所。
「親信」、「人馬」破壞國家人事制度
如此一來,才能避免有人可以帶著屬於自己「人馬」,或是所謂的「親信」一起走馬上任,不但破壞國家既有的公平人事制度,更是違反適才適所,拉幫結派的弊病,阻礙國家徵才的公平性,尤其是這些所謂的「人馬」,或是所謂的「親信」,都未取得國家任用資格,且不無私器公用之虞,這就是長期以來,造成國家公僕冗員過剩的最重要問題。
反觀新加坡政府的運作,絕對都是適才適所,才能發揮每一個人的專長,筆者因小留學生業務關係,經常往來新加坡安置小留學生的住宿,因而結識新加坡前公園局長Mr. Ong Sih Lay(翁錫禮),他說:在新加坡公部門做事,絕不可能可以靠關係,職掌的業務都必需與在學中所修習的相關科系相符,李光耀的治國理念非常明確,都必需適才適所。
譬如翁先生是讀森林系的,在新加坡最熱鬧的市心的烏節路兩旁,都只能栽種鳥類不喜愛停留的樹木,以防鳥屎到處掉落,影響走路和散步的行人,以及滴在往來的車輛上,可以想像新加坡政府是多麼用心。反觀「中華民國」的國家公僕,筆者敢說,絕對不會有人會設想這麼周延,不難想像適才適所,是多麼的重要。
翁先生又說,在新加坡政府工作的國家公僕,都一定學有專精,絕不可能有酬庸,或是靠關係「喬」到職務,而且適才適所,因為、李光耀有一套管理哲學來自於新加坡尚未脫離馬來西亞的經驗,有一次參觀馬來西亞一家很大的倉庫(Ware house)時,陪同參觀的倉庫管理者打開倉庫後,接著逐一想打開照明的開關,結果按許多的開關燈都沒功能,按這個也不亮,按那個也不亮,急得陪同參觀的人,急得滿頭大汗!
這個經驗給了那李光耀一個概念,就是新加坡獨立後的每一位國家公僕,絕不容許沒有功能性的冗員,從小地方可以窺視出一個有心治理好國家的領導人。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剛獨立不久時,有很多馬路凹禿不平,於是李光耀每天晚飯後,就帶著司機,由他自己駕車,司機則坐在副駕駛座旁邊,每開過一段不平的道路,就停下車交待司機,記下道路名稱,門牌號碼,然後一個星期後,他會再度回到那個路段,如果讓他發現有不平的道路,仍然沒有修護,負責道路維修部門主管,就會被開除,從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顯見他是如何用心在治理新加坡。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