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文】遊。「失」樂園—曾...

【專文】遊。「失」樂園—曾建元專訪(上)

Date:

文/何翰杰、范元豪

前言

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覺得自己無比地幸福,從早上睁開眼睛的那一瞬間開始,言論自由即充塞於你我的世界,報紙、雜誌翻開,批評時論的文章俯拾即是,坐在捷運上,無意間聽到有人對當局者的批與怨,大家對於最新的時事總有諸多的想法與見解,不同聲音迴盪於山谷之間,各個層面的思想存在於社會的大熔爐之中,這正是民主臺灣最可貴的地方。

時光回溯到解嚴之前,人們的思想被枷鎖牢牢束縛,一切有關思想的活動都被禁止,部分階層的聲音被封鎖,當時的臺灣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人們寫的文章總脫離不了愛國主義,就怕自己的文章被說成是在擾亂民心,自己的腦袋也不保了。在當時被視為異端份子的人,是敢跟威權政府抵抗,就算腦袋落地,也在所不惜的人,現在的民主磐石,大多是由他們所奠定的。曾建元教授的事件就是白色恐怖下很典型的案例。

當初想要訪問曾建元教授的原因,是因為他網路上發表一篇高中回憶的文章〈板青失樂園〉,閱讀完裡面的内容,覺得當時高中生的毅力堅持實在佩服,自己完全無法與之相比。他們不顧生命,毅然決然出版自己的刊物,如不是對於寫作有極高的熱情,這種事是很難付諸行動的,但他們的熱情卻使當時的政府動怒,查扣違禁的書籍,差點要將他們送往警備總司令部、法務部調查局,雖最後沒有發生,但對一群未經世事的高中生來講,這種恐懼是無比大的,每天活在恐懼之中,深怕哪一天自己會被抓走,生命隨時會結束,正要振翅高飛,卻就此隕落。

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從上了高中以後,我究竟學到了什麼,是教科書裡死板板的知識嗎?還是培養出一種不可言喻的能力?其實真正的成長,不一定在課堂上,社團活動和平常的人際互動,往往也影響到以後是否成功,就像曾建元教授講的:「我非常懷念在板中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些才子佳人。現在我在大學的工作崗位教導學生學習專業學術和經營社團活動,那無一不是源自板中的遠古生命經驗中對於美好校園生活的想像與回憶。」高中時代的種種回憶與經驗,其實就是人生不可用金錢換得的寶貴資產,唯有自己走一趟,才知其中的奧秘與美妙,不讓自己的黃金歲月平白度過。

人生的目標有很多,你的是什麼?曾教授目標是為當時的社會注入清新的活血。現在的我們,雖沒辦法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偉業,但只要我們用心生活,一定也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板中青年》第64期書影。圖/何翰杰、范元豪提供
《板中青年》第64期書影。圖/板中提供

淺談曾建元

或許您會問他是誰?或許您會問他做了什麼?或許,或許您會問他關我啥事?

他不是新人王盧廣仲,也不是軟腳蝦王建民,更不是花媽陳菊,更不用說是頂上功夫邱毅,而是你我的學長,不要懷疑就是板中。在七零年代活躍於板中,當年也曾是個「文藝美少年」,在當時有十禁的板中能夠到慧樓(女生教室)找女生,公然翹課,並排而行,有幾人呢?

身處戒嚴時代,有多少知識份子願意為自己的抱負付出行動?三民主義研習社的刊物《中道》,是多麼引人注意。參加三研社,有時事座談討論國內外政治經濟局勢發展,在這覺樓(社團教室)裡,他心中的燭火重新點燃,燃燒他的青春,也在這小小世界裡打開廣大的視野。

被老師推薦進入校刊社,那是何等的光榮啊!推薦他的是「海倫.凱勒」(Helen Keller),也就是國文老師李作民,因為近視很深,所以有此稱號。在板青的第一個專題是「選舉」,或許現在社會中的你不會珍惜手上的選票,或不認同選舉,但在白色恐怖之下,有許多人選擇沉默,他卻與當時總編輯楊正華製作這專題。

看到以下内容,你一定會大叫「瘋子!一群瘋子!」為了37期校刊的封面,專程跑到臺北外雙溪河畔,就為撿那幾顆小石子。不!那可是象徵板中青年的熱血!封面是這樣的血紅的鵝卵石圍著一葉新綠的菩提。你又要說:「紅配綠,夠噁心的。」那是因為你沒看過更噁心的38期,是死板板的慧樓,被「控制」就不一樣。

這國家真的生病了?一個小小高中生真能傾覆國家?夠瘋狂吧!在38期換了個新校長張鎮民,為推翻原學校風氣,管制社團,並讓現代「東廠」安全維護秘書控制校刊,違反板青自由風氣。在何榮幸倡議下另組「板青藝文社」,搞自己的刊物,夠帥氣吧!很不幸的是第一本刊物《清心集》就這樣胎死腹中,出版前一天被查扣,為「白色聖誕節事件」,並被指控違反《戒嚴法》和《出版法》。(備註:最後文章還出現在《青年世紀》第201期,夠誇張吧!)

「野百合運動」沒人不知吧?他也參加了。受五四運動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組織的新潮社和《新潮》的精神影響,在就讀東吴大學時與章孝慈老師和莊世同、前師大附中三研社長劉俊良同學組織了時事研究社、創辦報紙《時潮》。參與《大學法》改革運動。

「修憲」哇!那是何等地光榮,參加了民國86年第四次修憲的幕僚作業,當時就讀臺大三研所博士班的他,不要懷疑。更在華大主持《中華人文社會學報》和《中華行政學報》的編務。出任二十一世紀憲改聯盟憲政顧問。現在任教於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http://vigormedia.tw/
銳傳媒 編輯中心 http://vigormedia.tw/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