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專文】遊。「失」樂園—曾...

【專文】遊。「失」樂園—曾建元專訪(中)

Date:

文/何翰杰、范元豪

高中的美好生活

問:請您講述一下,當時校園生活的種種回憶。

答:社團是我高中生活裡最快樂的時光。覺樓是社團活動的地方,不想上課通常都窩在裡面,教官都會去那邊抓人,如不想被抓,就躲起來。國樂社有兩個天才,一大早就在吹橫笛,放學也是,看著大家上學,目送大家放學,非常瘋社團。再來就是慈幼社,他們會去老人院或育幼院照顧老人和小孩,有時候也做一些課業輔導,是一群很有愛心的同學。慈幼社的社長方淑宜後來很有名,她去開丹堤咖啡,當時臺灣咖啡昂貴,她的平價咖啡受很多消費者歡迎,後來也賺了不少錢。再者就是美術社,他們也很瘋,都翹課跑去畫畫,生活中總是藝術。再來就是三研社,三研社的業務繁忙,要出刊物、辯論、演說、師生座談等,所以一個禮拜的社團活動是七天。莊敬堂前面的小平臺,是國術社練武功的地方,而樓梯間,則是管樂團(軍樂社)練習的地方,管樂團只有男生參加,女生參加儀隊,而且每年當上管樂團大隊長的人,必定留級,因為他們玩太瘋了,升旗、降旗都是他們在吹。最後就是板青社,板青社的同學都是才子佳人,喜歡吟風頌月,被批有灰色思想。

板中精神象徵:菩提樹(周克任攝影),後來於1986年9月因颱風倒塌。圖/曾建元提供
板中精神象徵:菩提樹(周克任攝影),後來於1986年9月因颱風倒塌。圖/曾建元提供

問:請分享當時放學生活的點點滴滴?

答:我們經常去基隆和平島看海。當時臺北交通不方便,到板中上學都要先搭公車到臺北車站或萬華,再轉搭火車到學校,但放學時,我們經常沒有從臺北車站或萬華車站出來,都從淡水車站或基隆車站出來,騙爸媽說晚上在補習,如果身上有海的味道,就說是補習班漏水。

當時我們有出《板青季刊》,三個月出一期,當時曾策劃以淡水為主軸的專題,經常請公假外出採訪,說是採訪其實是出去玩,淡水被我們玩得很熟,邊寫邊玩邊吃,很少上課,但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我的高中生活反而很像大學。我們高中生活遊玩的另一地是基隆,基隆廟口我們也很熟,另外就是和平島,當時慈幼社的一位同學李國瑋,他爸是和平島上的船長,我們常常在星期日去和平島玩,然後到海邊游泳,當時還害羞地不敢穿泳衣,所就直接穿制服下水,上來都濕答答的。

北門街的攤子,以前很愛去,當時很愛吃剉冰,剉冰一碗十塊,料隨你裝,你有本事你就裝,至於麵的話,我喜歡吃牛肉湯麵,那牛肉湯麵現在想起來就覺得很髒,黑黑油油的,老闖的麵很真材實料,湯都裝滿,上麵的時候,大拇指都直接插在湯裡,碗也總是油油的,往往都只是用水沖過,也都沒有用什麼沙拉脫,說也很奇怪,吃了也沒病。另外還有在市場旁的水果攤,我們都是買一顆一顆的。而且以前高中生很壞,吃西瓜或橘子,在公車上吃,吃完籽就往窗外吐。

還有另一批同學,他們並不是在基隆、淡水等北部地區活動,他們往南,往中壢、桃園等,當時我們班上的班長董至成,他就是南部的代表,在那時候,中壢、桃園有牛肉場,這也是很多板中的同學愛去的地方。

當時男女生有十大戒律,例如:男女生不能併排走、坐火車不能在同一節車廂。可是參加社團有特權,尤其是板青社,要討論校刊,男女生一定要走在一起,有時候更誇張,當時女生在慧樓,男生在智樓,男生不能上慧樓,女生不能上智樓,我就曾經爬上過慧樓去找學姊連絡公事,那是無比地光榮,集萬眾的目光於一身。

遊.樂園

問:請問哪個天地是板中的樂園?

答:從北門街轉過來經過板小到板中。國中畢業,第一次來到板中,對板中第一個印象是覺樓,覺樓側面面對文化路,都是社團招生海報,好好玩,原本忐忑不安,想會不會就讀這學校人生就毀了,但後來我改觀了,一見到學長學姊都在跟學弟妹招手,一路迎接我們,心中頓時溫暖起來,這就是我所嚮往的生活,充滿了笑臉和陽光。

國中生活本來被壓得喘不過氣。戒嚴時代,板中學長姐會找一些黨外雜誌、一些課本所沒記載的歷史,知道了大部分臺灣人所不知道的事情,就在很青澀的高中生中所流傳的書、傳說……。在覺樓這天地打開了視野,我曾經在《臺灣時報》寫過一篇文章〈打開蒙昧之眼〉,描述這段時光與心情。

在板青時常聽學長姐說《未央歌》的故事,我們會覺得小說好現實、似乎存在過,會嚮往那種大學生活,在覺樓的小小天地之中,我們發揮自己的創意,使思緒奔騰,創作無數佳作,這對我現在影響很深,小說所描繪的世界在我真實生活中發生,那種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非常美好、甜蜜。

在那時情竇初開,會喜歡漂亮的女生,女同學會喜歡帥氣的、有才華的或聰明的男生,當時板中有十戒,但我們對異性會很好奇,怎樣才能吸引異性注意呢?成績好是一種方式,在社團中有更多跟異性互動機會,認識更多朋友。非常認真在玩社團,所有人際關係、視野都跟著打開,我還非常清晰地記得社團的同學,生日的時候都會慶生,心思較細的人會做卡片、漫畫甚至新詩,很浪漫。上大學後很少人玩這種遊戲。板中真的是我的樂園。(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http://vigormedia.tw/
銳傳媒 編輯中心 http://vigormedia.tw/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