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台語學問大】「大目降」(...

【台語學問大】「大目降」(新化)、「吉貝耍」(木棉花) ─平埔語和台語的交會

Date:

研究台語的學者,總會遇到一個問題,不同文化相遇的時候,兩者會產生怎麼樣的文化衝突,「可說可寫」的台語,遇到「可說無法寫」的平埔語,會發生哪一種化學變化?

舉一個例子,台語稱呼台南最有名的「虱目魚」,就是依照平埔語的發音,後來出現鄭成功的「甚麼魚」故事,全部是穿鑿附會,早期來台的福建地區漢人,遇到平埔族,必然會學習平埔語言,有些平埔語還和西班牙語有關係,「虱目魚」就是其中之一,「虱目魚」名稱是西班牙語SABALo,最早養殖虱目魚是西班牙人,後來荷蘭人從印尼把魚塭養殖法引進到台南,可見台南有不少魚塭,年代相當久遠。

其次,平埔語接觸到福建移民的漢人,屬於強勢文化的漢人,只能從平埔語的發音拼湊出文字,所以,目前台灣很多地名並非漢字發音,而是平埔發音,例如台南「赤崁」,「赤崁」兩字的發音就是SAKA,意思是魚,日語的魚發音SAKANA,台灣很多原住民也用這種發音,有人認為是台語被日語影響,此說並不正確,魚的發音從台灣到馬來,甚至印尼,差距不大,可以證明這是原住民語,SAKA專門描述靠海邊有魚的港口。

雲嘉地區很多地名叫「迦拔」,這個地名也是平埔語,「迦拔」發音KAPA,意思就是木棉花,也有發音為「吉貝耍」,木棉花在亞洲地區相當普遍,馬來,新加坡,中國南方的木棉花又稱攀枝花。

明鄭時期,鄭成功清點田畝,實施軍事屯墾,很多台南沿海平埔族,被迫向山區遷移,目前台南山區很多地名都是平埔族留下,例如新化,平埔族語「大目降」,大內,平埔族語「大武攏」,玉井平埔族語「焦吧哖」台語發音,山區遊樂區「走馬瀨」,如果你把這三地用英文拼音,會發現接近TABACAN,TABALAN,翻譯成平埔語就是森林或竹林,原住民對人物或地理的命名,通常離不開植物或山川,古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台灣地圖,是用羅馬語拼音,漢人入台後,擔心搞錯地方,因此把三個發音相同地方,用不同漢字標示,其實,全部是森林地區。

台南平埔族第一次大遷徙的路線,就是沿著曾文溪,向上游挺進,最後散居於新化,左鎮,玉井,大內,南化,內門,甲仙。

玉井地名比較特殊,這個名稱是日據時代修改,日本人根據平埔發音把TABALAN聽為TAMALA,日語就是玉井。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