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據表明,在許多國家,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過去二十年中一直在下降,這表明全球大趨勢和許多社會的變化正在加劇心理疾病的發生。精神疾病的發病高峰期為 15 歲,早期介入至關重要。正在發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領域主要關注 12 至 25 歲的個體,他們認為這段成年初期比 18 歲時分開照護更有用。年輕人的心理保健必須對該年齡層特定的生物、認知、社會和文化變化敏感。該委員會審議設計、測試和擴大青少年心理保健新模式以及促進心理健康和預防疾病的原則、核心特徵和策略。它評估了促進、預防和護理改革背後的經濟和政治必要性。發表在最新一期《柳葉刀精神病學》 (The Lancet Psychiatry)優先考慮年輕人(Prioritising young people)指出,精神健康的任何實質改善都必須透過對年輕人的影響來實現。需要一種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法,不僅要解決臨床因素,還要解決社會和政治因素。
從青春期到成年的過渡是生物心理社會變化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時期,環境因素,包括家庭動態、友誼和社會互動、忽視或虐待、教育和就業,可能對年輕人的福祉和發展產生強大而持久的影響。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年輕人的身體健康得到了重要的好處,這主要是由於傳染病控制的改善所推動的,但心理健康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數據繼續顯示,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出現令人擔憂的下降,憂鬱、焦慮和整體心理困擾不斷增加。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現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和人類潛力浪費的最大因素之一。鑑於精神疾病的發病高峰在 15 歲,其中 63-75% 的發病發生在 25 歲,因此精神健康的任何實質改善都必須透過對年輕人的影響來實現。需要一種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方法,不僅要解決臨床因素,還要解決社會和政治因素。
Patrick McGorry 及其同事的青年心理健康委員會概述了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現狀,作者將這一人群定義為 12 至 25 歲的人群。更重要的是,委員會審查了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切實改善這一人群的福祉。該委員會的一個關鍵優勢是來自全球不同背景和不同年齡層的專家的參與,多位具有生活經驗的青年委員幫助推動委員會及其建議。
委員會的第一部分討論了青年心理健康不斷變化的格局,綜合了作者所說的全球青年心理健康危機的證據,重點關注全球趨勢,包括向成年過渡的社會結構的變化、破壞社會穩定和經濟力量,以及不受監管的社交媒體和人工智慧技術。第二部分深入探討概念架構和軌跡,從生物、心理、社會和文化等多個角度描述從青春期到成年的轉變。第二部分傳達的一個關鍵訊息是學生債務增加、不平等、住房和就業不穩定、氣候變遷和不穩定的政治結構等趨勢的交叉,所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加劇了心理困擾和精神疾病。第三部分著重於照護模式,為強調醫療保健部門的可近性、品質、預防和整合的新模式提供證據和建議。它強調了年輕人在進入和通過任何精神衛生保健途徑時保持自主感的重要性。第四部分闡述了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經濟案例。由於大多數精神疾病發病較早且呈慢性性質,因此它們造成的整體疾病負擔最高,並與數萬億美元的成本和經濟機會的喪失有關。作者綜合了具有成本效益的青少年心理保健模式的證據,並為未來的護理模式提出了建議,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包括預防、任務分擔以及與初級保健的整合。第五部分討論也許是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具挑戰性的組成部分:政治行動。 COVID-19 大流行提供了最鮮明的例子,說明全球精神衛生界需要克服障礙才能說服政策制定者採取行動。 COVID-19 以及為遏制病毒而採取的措施導致本已較高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惡化,但在大流行之後卻幾乎沒有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性變化。該委員會提供了幾項推動政治行動的建議,包括經濟論點、重點關注循證預防策略以及提供現實世界的例子。但由於政治上常常對事實和數字置若罔聞,委員會也強調需要由那些有生活經驗的人講述強有力的故事,並在公眾人物、媒體和基層組織的幫助下激勵心理健康界。
委員會有力地證明,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負面趨勢遠遠超出了任何臨床專業或地理邊界。正如作者正確指出的那樣,「可以說,年輕人傳達了我們現代世界的警告信號,並表明我們的社會和世界陷入了嚴重的麻煩」。現在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我們希望這個新委員會將成為實現有影響力和持續變革的起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