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名為《排斥與融入:美國華人社會與華文教育發展史》是繼 2021 年出版的《淬煉— —戰後東南亞政局與華文教育的興衰(1945-1975)》一書的姐妹作。
東南亞和北美是華人移民最多的地區,也是華文教育最發達的地區。美國華人社會與華文教育的發展充分反應了新大陸華人移民的特色。本書的主題:排斥與融入,集中在華人社會和華文教育的發展說明華人移民在遭到排斥後仍然努力融入主流社會過程,100 多年歷經曲折困難。
這本書最初的計畫是寫 1965 年之後的北美(包括加拿大)華人社會與華文教育的發展,但是為了釐清華人移民社會與華文教育發展的關係,我的歷史癖使我不斷的追本溯源,發現主流的歷史敘事將許多重要的事件忽略了,於是一面寫一面搜集資料,就將時間向前延伸到 19 世紀中葉華工開始大量移民美國作為起點,把整個華人移民北美的歷史重新梳理了一遍。在撰寫時發現加拿大的部分必須另外處理,否則增加論述的流暢和篇章的安排。於是全書的主題集中在美國,加拿大部分則單獨以附錄的方式置於書後。
以華文教育切入華人移民歷史研究是我近年研究的主題。美國華人子弟以在主流體系接受教育為主,並努力融入主流社會,但因種族歧視,在二戰之前的 100 年(約 1840-1940),大部分地區華人兒童必須在種族隔離學校就學,在教會的協助下,一些較具規模的唐人街開辦英語和中文班。在隔離教育時期,華人為了爭取子女受教權的過程中,曾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有許多值得書寫的歷史。直到 1965年之後週末中文學校成為主流,發展出北美特色的族裔語言教育,並在1990 年代成為全球華人新移民最廣泛的族裔語言教育體系。華人新移民在社區的語言補習教育,沒有遭到主流社會太多的排斥,並受到母國的支持。
我在美國工作生活過八年,對於美國華人的歷史和華文教育是在生活與工作中累積出的興趣。因為長期從事政治工作,發現政治人物動員僑社參與母國的政治,是近代華人歷史的一個主題。從清末革命派與保皇派的競爭,1920 年代後有國共合作到對立,抗戰期間是華僑社會短暫的團結,戰後國際冷戰與國共內戰,又加入了複雜的國際政治。1949 年之後華僑社會有更嚴重的分裂,1970 年之後加入了台獨議題。母國的政治發展牽動了華僑社會的政治文化認同、教育目標,甚至經濟發展。
近代中國因為不同的政治立場,對歷史的解釋充滿了偏見。雖然客觀的歷史是一個高貴的夢,歷史資料的選擇,從來就不可能排除撰述者的主觀思維。我努力維持前一本書《淬煉》的風格,對華人政治活動儘量採取客觀的歷史論述。
歷史敘事是一門藝術,我在閱讀資料時發現許多文獻對歷史事件的論述缺乏嚴謹的邏輯和掌握時間先後,因此本書對時間的考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都參考很多文獻才下筆,而解決這些問題也成為研究歷史的最大樂趣。本書特別注重圖像歷史,對於圖片的選擇、考證和文字說明,也下了很大的工夫。
我有許多工作的前輩,他們曾在 1970 到 1990 年在美國開展工作,感謝他們對本書第八章的一些細節提供修正與建議。幾位臺北海工會的老同事,提供照片和資料,一併感謝。
最後,要特別感謝內人對我的支持,包括了寫作過程中容忍和完稿後的校對。我常常因為過於專注閱讀資料和文字撰寫,忽略了生活上的細節以及對她的關懷。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