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蘇明允專欄】「香港之死」...

【蘇明允專欄】「香港之死」危言聳聽?

Date:

1995 年 6 月,即香港將主權移交中國的前一年,《財富》雜誌將其封面故事命名為「香港之死」。在交接前兩個月,《財富》雜誌在封面上 印了一幅圖畫,描繪的是一雙紅筷子夾起一顆珍珠;北京即將控制「東方之珠」的一個不那麼微妙的暗示。《地緣政治學期刊》(Geopolitics)Samuel Ng的一篇文章<香港的沒落與重生:亞洲前世界城市的風雲變幻>(Fall and Rebirth of Hong Kong: A Changing Landscape for Asia’s Former World City)指出,儘管《財富》雜誌和其他人可能誇大了「香港之死」的說法,但這座城市只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從全球金融中心轉變為以中國人為中心、由中國人控制、面向中國人的城市。隨著北京方面推進將特區的金融部門重塑為理想的形態:在後新冠疫情和高度競爭的世界中服務於中國的目的和利益,香港性格的這種轉變是意料之中的。

文 / 蘇明允 綜合報導

人們越來越擔心香港隨心所欲的資本主義制度在北京的統治下會如何發展。《紐約時報》在 1996 年預先警告說,「香港移交的每一步……都是一個陰沉的提醒,在最近許多國家從共產主義中解放出來之後,一個充滿活力和相對自由的社會很快就會被共產獨裁統治所吞噬」

「香港之死」危言聳聽?

在香港回歸後的多年裡,似乎所有關於香港在北京治下前途的負面國際宣傳都被誇大和危言聳聽。這座半自治城市利用其與大陸有利可圖的良好網絡聯繫,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當地證券交易所(世界最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上市的中國公司和跨國公司繼續將地區總部設在該市,以利用其靠近中國的優勢。香港能夠令人信服地宣揚其「亞洲國際都會」的美譽。重要的是,中國不敢干預香港獨立的法律體系,該體係由英國人在殖民時期建立,放大了這座城市的商業吸引力。特別行政區 (SAR) 的自由媒體、公民社會和教育系統也相對未受影響——所有這些仍然是重要的金融部門的關鍵和補充。

然而,2020 年 6 月,中南海繞過香港立法機關實施了嚴厲的國家安全法。法律的實施,後來被援引來監禁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反對者,壓制地方批評者,並促進大規模自我審查,已經實現了 1990 年代初期的西方預言。

回顧《財富》雜誌1995 年的文章,作者曾正確預測:「關於香港未來的赤裸裸的真相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結束了。」 儘管這個說法準確無誤,但它並沒有完全概括香港的現狀。

新領袖,新方向

由於在 2019-20 社會動盪和大流行期間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拒絕尋求連任,李家超在一場單馬賽跑中「當選」為領頭羊。李,具有副局長「亞洲[前]最優秀」警察的背景,並在抗議期間擔任該市前安全沙皇的角色,贏得了競選中所有投票的99 %。李的任命還表明,中國繼續通過安全的角度來處理香港的治理,而不是緩和商界對這座城市吸引力的擔憂。不可否認,香港的這種重組將對該城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產生負面影響,並有可能剝奪它的這一稱號。

中國特色金融中心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終結並不意味著該城市重要性的終結。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仍然樂觀地看待這片領土,尤其是它與大陸不斷增長的節點。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灣區(GBA),內地廣東省九個城市以及澳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總人口超過 8500 萬。

這個由城市和人口中心組成的大規模聚集地為香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相互關聯的市場,供香港的企業擴展和多元化發展,為合作和創新提供了重要的機會。跨國公司和外國公司可能會利用香港作為進入大陸的跳板。

儘管司法獨立受到打壓,但香港的商業法律基礎設施相對未受影響。鑑於外國公司在中國國內法律和金融體系中面臨眾多法律和監管限制,短期內該地區仍保留一定的競爭優勢。但這並沒有改變也沒有阻止香港地區總部大量流失的趨勢。

外國和本地專業人士大量外流

實施了三年多的新冠疫情措施導致外國和本地專業人士大量外流、跨國公司離職以及潛在人才的流失。舉個例子,根據歐洲商會的一份報告,香港近一半的歐洲企業考慮在 2023 年搬遷。在打算離開的公司中,25% 表示有意永久搬遷,而 24% 正在考慮部分搬遷。只有 17% 的公司表示他們在未來 12 個月內沒有任何搬遷計劃。

香港統計部門還發現,2021 年,美國公司在香港設有 254 個地區辦事處,低於 2018 年的 290 個。同樣,日本公司同期從 244 個下降到 210 個。總體而言,香港的地區總部從 2021 年的 1,530 個下降到 2022 年的 1,457 個,降幅為 4.7%。

許多公司選擇轉移到其他亞太地區的競爭對手,例如新加坡和首爾。與香港相比,獅城擁有更穩定和可預測的商業和政治環境,以及更嫻熟的政治領導和強大的法治。儘管新加坡並不以其個人和政治自由著稱,但觀察人士指出,金融、商業和貿易問題可以更加坦誠和公開地進行討論。

隨著西方總部的撤出,內地公司紛紛遷往香港以填補空白,將香港的國際大都市格局轉變為由中國公司和專業人士主導的格局。2018年,有197家大陸公司設在特區,到2021年有252家這樣的辦事處。到 2022 年,中國公司在香港的數量超過了美國公司。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