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稽叔夜
伊姆蘭·哈立德博士(Dr. Imran Khalid)發表在最新一期《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的<「一帶一路」:平衡永續發展>(The BRI: Balan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指出,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者,正積極轉型為綠色經濟。這項承諾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責任的領導地位。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者,正積極轉型為綠色經濟。這項承諾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責任的領導地位。伊姆蘭·哈立德是巴基斯坦卡拉奇的國際關係自由專欄作家。
(相關報導請看《銳傳媒》<北京「一帶一路」的真實代價 >)
西方不斷煽動「一帶一路」的假訊息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些西方大國出於憂慮,不斷煽動針對「一帶一路」的假訊息。在有關「一帶一路」的盛行討論中,西方智庫指責中國對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大規模投資可能加劇碳排放。他們聲稱「一帶一路」必須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並優先考慮環境永續性。例如,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發表文章指責「一帶一路」倡議「以化石燃料為主導」。「一帶一路的化石燃料投資將使應對氣候變遷變得更加困難。美國需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獲取清潔能源的替代方式,」文章寫道。然而西方媒體,由於錯誤的擔憂,一直在持續煽動反對該倡議的虛假資訊運動。這些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短視言論往往忽略了其變革潛力,忽略了它為世界提供的無數合作和進步機會。
「一帶一路」倡議正積極轉型為綠色經濟
從平衡的角度評估「一帶一路」倡議至關重要,要認識到其巨大的潛在效益以及中國對環境安全的堅定承諾。雖然對環境的擔憂是合理的,但必須認識到,無論「一帶一路」倡議是否存在,建設和開發項目在世界各地都在進行。因此,對環境友善政策的需求不應僅限於「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者,正積極轉型為綠色經濟。這項承諾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責任的領導地位。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者,正積極轉型為綠色經濟。這項承諾體現了中國在全球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責任的領導地位。隨著「一帶一路」持續塑造全球格局,其向數位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等各個維度的拓展,凸顯了該倡議不斷發展的性質以及應對緊迫全球挑戰的承諾。在這些方面,綠色絲綢之路脫穎而出,成為應對環境危機和迫切需要永續發展的世界的希望燈塔。
中國佔全球太陽能製造72%和風力渦輪機製造50%
隨著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退化的需要變得更加緊迫,世界越來越重視永續發展。綠色絲路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有效方案。為了實現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中國認識到不僅在其境內而且在「一帶一路」相關地區促進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中國透過制定指導方針和夥伴協議,積極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2018年底推出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的綠色投資提供了框架。2021年,中國發布《境外投資合作綠色發展指南》。
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致力於永續發展的關鍵方面是放棄與煤炭相關的投資。相反,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地區大幅增加了對再生能源的投資,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2022年,這些綠色能源領域的投資年增50%。中國在再生能源製造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佔全球太陽能製造的72%和全球風力渦輪機製造的50%,這使其成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低碳技術的重要貢獻者。2021年,中國再生能源利用總量達7.5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億噸。同時,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電動車的生產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一地位使中國具有獨特的地位,可以促進向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提供尖端低碳技術。
中國透過綠色絲綢之路致力於永續發展
中國官員、地方政府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帶動了綠色基礎設施的發展。在環境保護領域,過去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利害關係人簽署了約50項協議,展現了自己的承諾。例如,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甜泉計畫已為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的數千人提供了安全飲用水,彰顯了中國對脆弱社區的生態奉獻。中國在鑽孔鑽探方面的巨額投資也成為非洲缺水社區的重要生命線,在非洲,獲得乾淨安全的飲用水仍然是許多人面臨的持久挑戰。中國在辛巴威建造2012年以來打井使當地群眾受益超過40萬人。中國建造的水井對當地人來說是「生命的禮物」。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綠色絲綢之路代表了對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全球合作的前瞻性承諾。與西方批評者的負面框架相反,「一帶一路」倡議的實際情況與這種說法截然不同。中國透過綠色絲綢之路致力於永續發展,為全球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的未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願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