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詩寫台灣》 平埔族大傑顛...

《詩寫台灣》 平埔族大傑顛社〈祝年歌〉

Date:

家家歡喜過新年,舂糬殺雞祭上天;
祝賀明年將更好,收成加倍食不完 。
-〈大傑顛社 祝年歌〉


1686年清代第一部《臺灣府志》,記載諸羅縣有熟番大傑顛社,離府城(今台南)80里,後改屬臺灣縣。
《臺灣府志》的坊里番社名沿襲鄭氏時期,可見鄭氏東寧王國時大傑顛社即住在羅漢門。
1721年康熙六十年,羅漢門鴨母王朱一貴反清稱王事件平定後,滿清派黃叔璥為首任巡臺御史來臺巡察。1724年著《臺海使槎錄》,最有價值的〈番俗六考〉,詳細記載南北路番社之民情習俗。記大傑顛社說:
「羅漢內門、外門田,皆大傑顛社地也。康熙四十二年,臺、諸民人招汀州屬縣民墾治。」

故宮博物院南院藏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內文。呂自揚提供
故宮博物院南院藏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內文。呂自揚提供

大傑顛社居住地在羅漢內、外門,包括今高雄市內門和古外門的旗山,最南到南二高斜張橋旁邊的嶺口。
康熙時,羅漢外門的大傑顛社,是以烏山(今中寮山)頂分水嶺與西邊的田寮月世界水蛙潭社為界。


荷蘭文獻無關於大傑顛社的明確記載。根據《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35年在堯港大崗山附近的Taccaareyan社,1635年12月25日被荷蘭攻打遷徙到屏東時,從下淡水溪到二層行溪的高雄平原原住民,皆逃遷到屏東平原,高雄平原從此無平埔族村社居住。搭加里揚在1646年改名阿猴。(這是作者研究高雄平埔族的歷史考證新發現)。有人把Taccaareyan當作大傑顛社,是誤解。

日治時代,伊能嘉矩說大傑顛社原住今高雄湖內一帶,明鄭時遷去羅漢門,並無文獻根據。

內門溝坪山野原始三片壁的太祖廟(祠)。呂自揚攝影。
內門溝坪山野原始三片壁的太祖廟(祠)。呂自揚攝影。

乾隆35年,官方公告將內門部分土地,劃給曾幫助官兵平黃教之亂有功的新港社耕墾,在今木柵。大傑巔社仍居內門的金竹、溝坪和外門的旗山溪洲。溪洲有地名叫番社、舊番社。


臺灣原住民,天生善於唱歌跳舞,各番社皆有世代相傳的民歌。黃叔璥〈番俗六考〉採錄南北路番社原住民的「番歌」,以福佬語漢字譯音,記錄民歌的聲調,也將歌詞加以漢譯。
北路的番歌:新港社〈別婦歌〉,蕭壠社〈種稻歌〉,麻豆社〈思春歌〉,哆囉嘓社〈麻達遞送公文歌〉,大武壠社〈耕捕會飲歌〉,大傑巔社〈祝年歌〉。
南路的番歌:上淡水〈力田歌〉,下淡水〈頌祖歌〉,阿猴〈頌祖歌〉、搭樓〈念祖被水歌〉,放索〈種薑歌〉,歌詞皆很純樸的訴說著各社民情風俗與生活心聲。

內門木柵新港社太祖祠。呂自揚攝影。
內門木柵新港社太祖祠。呂自揚攝影。

大傑顛社〈祝年歌〉歌詞是:

今過年,
為粉粢殺雞,
祝今年勝去年,
倍收穫食不盡。

作者特將大傑顛社〈祝年歌〉歌詞,改作成七言四句詩。
家家歡喜過新年,舂糬殺雞祭上天;
祝賀明年將更好,收成加倍食不完 。


2013年,作者到內門木柵、金竹、溝坪、圓潭探訪,當地仍有很多新港社和大傑巔社的後代,其中以姓力、月、車、東、机、買的最明顯,都是清代官方賜平埔原住民漢姓所特有的姓,不是一般常見的漢姓。

血液專家林媽利曾來金竹國小,採集五十七個學生口液檢驗,都有平埔族血緣。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呂自揚
呂自揚
高雄月世界田寮人,台南師範,高雄師院。河畔出版社主編。1979編著「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被抄襲盜印數百萬冊。 2014著《打狗阿猴林道乾》,論證明代海盜林道乾未到台灣,屏東阿猴社遷自岡山搭加里揚社,推翻四百年歷史訛傳。 《詩寫台灣》以現代四句小詩,廣寫歷史與名山民俗花鳥之美,為四百年台灣寫詩立傳。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