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三青四壯集》成功的模式

《三青四壯集》成功的模式

Date:

每天實打實地面對盈虧,倒下又爬起,爬起又倒下;想了又作,作了再改,如此艱難的火鍊,真的可以練就出經營管理的真功夫。

成功模式不能橫的移植

人總是看大不看小,就像人的天性基本上是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世界產業鏈上有些在某一專業領域很精實的企業,規模沒有像跨國企業一樣包山包海,但核心競爭力十足,被稱為「隱形冠軍」。中小企業營運管理的方法確實不能套用大企業的成功模式,何況,其中還有產業和文化的差異,尤其不能忽視。

民間有不少高人。年輕時在《經濟日報》工作,採訪不少大中小型企業,而後在國際大學教授案例研討,以及帶隊企業参訪,加上近年退休後更有機會近身和中小企業成功人士深入交談,發現成功都有一段跌跌撞撞、用心思考、抓住、核心和有捨有得的過程,像極了勵志電影中的主角故事。

出身平凡,用心不凡

英雄真的不怕出身低。漢高祖劉邦的歷史故事,中小企業的成功人士都能說上一段,他們佩服他能够感同身受當時平民百姓苦樂,然後知人善任,掌握方向,獎賞分明,而不是大小事都親力親為。

好,就講兩個中小企業的成功案例,大家參考參考。

上週去探訪永安漁港的一位好友。他是全台知名的漁商,把漁市當工廠一樣來經營,整個販售加工動線清潔、有序,最重要的是員工各個熱情、有禮。教授好!分工合作像一家人,忙的很,高興抬頭打招呼。

他講了一些與時俱進的經營管理之道,特別是如何面對過去三年疫情的衝擊,有進有退,有甘有苦,他都笑笑以對,比在大學課堂上的案例有神有感的多。年近六十的他,萬里漁市出身,而且遊走台中以北攤商多年,當然不缺實體通路經驗;然而,他卻知道與時俱進,放手讓第二代投入直播、拍賣、網購等新興市場,並且跨入有機雞蛋養牧,最近更做的紅紅火火。你也許會說他運氣好,靠直覺,其實,不是;人家的膽識背後有不少經驗的去蕪存菁。

他是做過不少功課的。他平時喜歡找一些有業界經驗的學者到現地参觀,虛心求教,給他批評。對於通訊科技在行銷通路的運用更是時時保持學習,而且抓出問題,問出重點、因果和所以,不像一些人剛賺了錢就愛吹牛,而且東投西投,花天酒地。

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商業周刊》曾經對台灣的青創楷模做過專題研究,發現這些青壯企業成功人士廿年後有26%不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中指出,創業成功的比率更只有18%。經營企業真是一場嚴酷的挑戰。

認識一位鴨肉食品連鎖店老闆。他曾經因不務正業負債而被黑道抓到森山裡,但他鎮定地告訴對方,不如放了他把錢賺來還債。他跪求母親借了30萬,痛改前非,在三重租了小店起家,住家就在地下室。大哥性格的他,雖然線條很粗,但做菜待客卻很細心。知道只有做出物美價廉的菜,而且把客人當上賓熱情地接待,才是餐飲經營之道,客人免費廣告的口碑讓他從鄰里社區崛起。

成功=才能+運氣

他三十年經營的心路歷程可以拍成連戲劇。從食材挑選、契作生產、湯頭配方、鴨品烹飪到主副蔬食的搭配,他處處用心,也能掌握跟競爭不一樣的特質,不貪多,時時求進步。更重要的是,充分考量到上下游廠商和加盟夥伴的權益,不求近利。

「成功=才能+運氣。」康納曼為成功如此定義。愈大的成功更要一些運氣,但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懂得用心做出差異化和重要性價值的人。而失敗的案例更值得我們借鏡、反思和學習。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北企經三壯四青
北企經三壯四青
〈北企經三壯四青〉 李永然、黃丙喜、楊望遠、蘇南、林清汶、陳建宏、洪國基七位台北企業經理賢達,東評西議經營、生活和工作議題。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