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東舜 (政治學博士、資深媒體人)
台灣海峽中立化是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制定的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灣的政策。當時原本美國已經放棄蔣介石的國民黨,國務院於 1949年8月5日發布《美中關係白皮書》,指出國民政府無意落實民主憲政與經濟改革,美國應停止援助。國民黨在內戰失敗於1949年敗逃至台灣後,美國在1950年1月5日發布新聞稿,重申美國不介入中國內戰的立場,無論國民黨或共產黨最後誰統治台灣,美國都不會介入干涉。
惟半年後韓戰爆發,美國考量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杜魯門政府扭轉棄台政策,6月27日發布《臺灣海峽中立化宣言》,命令第七艦隊協助防衛臺灣,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侵略台灣, 也請求臺灣(自稱自由中國)之蔣介石政權停止對中國大陸之一切海空軍行動。西元1950(民國 39)年韓戰爆發,次日『自由中國』台灣的外交部長葉公超先生發表聲明,表明『中華民國』政府原則接受杜魯門宣言有關臺灣防衛之提議,並已命令海空軍暫停攻擊行動。
中共方面當然不會接受此種安排,指控美國第七艦隊巡防臺灣海峽政策為侵略中國領土臺灣,同時透過蘇聯分別在聯合國大會和安全理事會提出『美國侵臺案』,但該案在1951年2月遭 到聯合國大會否決。自1951年下半年起,臺灣內部局勢慢慢穩定,逐漸從負債變成資產,成為美國防堵共黨勢力擴張的工具,臺灣地位穩固有助於美國的國防利益,美國開始提供大量援助,中國只能暫且放下佔領台灣的野心。
其後,由於美國對共黨勢力的態度,準備從防堵轉為軍事對抗,因此單是讓『臺灣海峽中立 化』已經不夠,因此宣布解除《臺灣海峽中立化宣言》。當時的背景是史達林於1953年去世使得韓戰朝向停戰,而美國當時籌劃讓台灣加入東南亞公約組織,卻因中共文攻武嚇而遭東南亞國家拒絕,為確保對共黨防禦島鏈的形成,美國艾森豪總統於1953年2月在國會宣布解除『臺灣海峽中立化』,美國直接與臺灣訂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國民政府恢復繼續實行封鎖共區政策, 第七艦隊不再巡邏台灣海峽,但對台灣的協防是日益增加,甚至在1979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還是透過《臺灣關係法》持續提供台灣武器,保持對中國的軍事優勢,讓中國不敢越雷池 一步。
臺灣海峽(歐洲早期稱為「福爾摩沙海峽」)是介於歐亞大陸與台灣本島之間的海峽,因為地形崎嶇、風浪湍急的特色使水色濁黑,又俗稱「黑水溝」。臺灣海峽自然環境複雜,水域 內多有淺灘、溝谷、海島礁石,河流入海口和海灣也很多,為東方海洋史上貿易路線的重要水道,以及近現代地緣政治的戰略要點之一。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中華民國相隔該海峽對峙,形成海峽兩岸關係。
過去資本主義陣營擁有絕對優勢,台灣安全無庸置疑,但目前情勢大為不同。隨著中國改革 開放經濟成長,過去40年持續擴張軍事力量,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逾200萬全球人數最多的武裝部隊,擁有堪稱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並快 速推進核武力量的現代化、多樣化,拓展全球性的軍事存在,強化對台灣的外交、政治和軍事壓力,臺海兩岸軍事失衡,增加中國武力犯台的危險性,世界各國無不紛紛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 的重要性。

2025年1月20日,美國共和黨籍的川普走馬上任,提出許多新的政策方案,而川普2.0就職後的所有政策,其主軸及核心都是劍指中國,包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導權、掌握格陵蘭島、施壓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強非法移民及毒品的邊境管制、要求俄烏雙方要儘快結束戰爭、迫使歐盟提高軍費預算保衛自己安全、喊話台灣增加國防預算及分散高階晶片在美國生產等等,於是乎為防範中國武力犯台,『台灣海峽中立化』議題也再度成為討論的議題。
與此類似的是巴拿馬運河中立條約。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全長82公里,於1914年8月15日建成,船隻從美國東岸到西岸通過運河可節省約13,000公里航程。 這條運河雖然由巴拿馬政府所擁有,但在1904年 至1999年期間由美國控制,之後根據《巴拿馬運 河條約》,1999年正式移交給巴拿馬管理,但運河根據條約應保持永久中立,協定表明美國保留以武力捍衛運河中立性的權利。由於目前負責營運巴拿馬運河及其兩端五個港口的是中國香港 的公司,因此川普總統聲稱巴拿馬運河被中國控制,美國是交給巴拿馬但並『沒有把它送給中國』,因此重申要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恢復永久中立的目的是美國排除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策略。
台灣海峽的重要性不亞於巴拿馬運河。台灣海峽每年有55萬艘船隻通過,包括油輪、化學 船、貨櫃船,每年空中飛越台灣海峽的客貨機約莫有170萬架次左右,世界航運貿易量的70%都與台灣海峽有關。雖然台灣海峽明顯為國際航道,是受國際法保障的公海自由區域,包括航行及飛 越自由,但中國以主張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由,強調對台灣海峽有完全的管轄權, 甚至認為『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不承認過去維持兩岸穩定的『海峽中線』的存在,否認台 灣海峽是『國際水域』的法理概念。對鄰近的日 韓等東北亞國家而言,一旦台海變成中國政府口 中的內海,無論經濟、政治、航運、空運等方面均影響至深且鉅。

陳秀麗董事長認為美國應重新主張台灣海峽的中立化,此點不僅符合世界各國對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共識,也適用國際法上《聯合國海洋法公 約》的公海概念,平衡中國對日韓台菲等週邊地域的軍事威嚇,更拉近美中台甚至東南亞國家間地緣政治的差距,但如何落實需靠合縱連橫、折衝樽俎的談判來決定,這將是一場激烈又軟硬兼施的整合論戰,學界均樂觀其成,因此本人樂為之序。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