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三億(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近期歐洲主要國家戰略舉動幾點觀察:
1.法國宣稱派兵烏克蘭
法國總統2月26日巴黎與多國集會,討論支援烏克蘭,馬克宏指出雖然西方國家還沒有共識,但不應排除任何可能向烏克蘭派兵計畫。不過3月受訪時稍微修正,稱現在沒有派兵計畫,但「兩年前,我們(歐盟)說我們永遠不會 (向烏克蘭)派遣坦克,但最後我們還是派了。兩年前,我們說我們永遠不會 (向烏克蘭)派遣中程導彈,但我們還是派了。我們還說過,我們永遠不會 (向烏克蘭)派遣任何飛機,但現在,有些(歐盟成員國)已經在派了…我們在我們的詞彙中設置了太多限制。我們沒有使事態升級,我們沒有與俄羅斯交戰。但我們必須清楚,我們不能讓俄羅斯獲勝」。
2.德國派兵立陶宛
德國2023年與立陶宛簽署協議決定將派遣一支5000名士兵的旅級部隊常駐立陶宛,首波20人組成的先遣部隊已於4月8日開始進駐立陶宛,這是德國二次大戰後首次將有境外常駐部隊駐紮。
3.波蘭國防強化
波蘭外長Radek Sikorski 3月8日出席波蘭加入北約25周年紀念活動時表示,面對俄羅斯對歐洲安全的威脅,西方必須採取相應行動,指出「北約部隊在烏克蘭的存在並非不可想像」,並公開讚賞馬克宏總統倡議。波蘭國防經費很早就已經超越GDP 2%,2022年已提升至GDP 2.4%、2024-2025年將達到GDP 3%。
歐盟戰略自主 化身外交政策原則
從一開始,歐盟的戰略自主概念並非以傳統安全構想為主軸,2013年歐盟首份關於戰略自主的文件是這樣載明戰略自主意涵的:「歐洲需要一個更整合、永續、革新與競爭力的國防與工業基礎,以發展國防能力,如此將提高(歐盟)與 其他夥伴的戰略自主與互動能力」。2016年歐盟再將戰略自主化為外交政策的 基本原則、2020年更將戰略自主延伸為「開放性戰略自主」(open strategic autonomy),核心理念是「(歐盟)在必要的時候與場合能自主行動,並在可能的地方與夥伴進行合作。」
各國利益不同 歐盟戰略自主路仍遙
到目前為止,歐盟達成戰略自主仍有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在於歐盟會員國多,且各自國家利益有所不同,同時也在於達成戰略自主目標,所需的資源與決策能力。雖然歐盟已經認知到戰略自主,是歐盟在國際間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不可缺要件,儘管歐盟已有長久的外交政策與經濟安全政策制定經驗,但安全戰略從來是國家生存與發展主要目標所在,尚未成為真正國家的歐盟,有可能真有自主的安全戰略方向,實在是令人懷疑的一個想法。
(本文節錄2024年第二次台灣歐盟論壇發表文章之部分章節)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